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盗艺江湖

第127话 大胆假设

盗艺江湖 我非少年 3827 2024-02-27 22:29

  “说起勺铁,以前我见过一个南宋时期的”李立明也对尸体左右查看,桥面上没有任何尸解水痕迹,尸体却没有多少皮肉,尸解应该很缓慢,尸解水并未流出体外。

  “咋那么肯定是南宋的?”邵军问道。

  李立明白了一眼邵军,难道南宋铜钱上的字我还不认识不成!

  “哈哈哈,邵军对古代还是不很了解”我道。

  身上有南宋铜钱,也不要以为就是南宋后期的汉人盗墓猖獗。咱们以前说过太师庞藉,那是个晓吏治通刑律的士大夫,人家定的政策是,宋朝所有对外的贸易活动,必须使用大宋钱币来交易,仅此一点,你就能看得出来,大宋和西夏大辽孰强孰弱。

  咱不看军事,单看几百年打下来,大宋的经济还是不倒,照样有钱,这是什么原因!活脱脱的美元霸权大宋版。由此可以推测,身带南宋铜钱的盗墓贼,不一定是中土汉人,也可能是使用宋朝钱币的外族人。老话说得好!‘领土被压,祖坟被挖’,跑不了的!这是历史定律。

  “先别聊这个”李立明道:“那边的断崖,很可能是巨大草莓巢穴的重量导致。这里有个清人尸骨,那些石灰和木炭有可能是他们所为”。

  勺铁摘下之后,我立刻上前狠狠将干尸嘴里的东西掰下来,连在一起的嘴唇和脸皮也掉下一点。李立明同时拽出干尸怀里弯曲的手臂,薄铁胸甲也落到一边。只有布角打成的死结还在,贴身的衣物完好包在骨骸上,现出条条肋骨纹路。

  长度只有三寸,原本应该是圆柱形的软木,很可能是质地较为松软,木质纤维丰富,韧性较高的木种。被烧成一段焦黑的圆柱体,中间密密麻麻细小的孔洞。如果没猜错,这些孔洞肯定在木炭柱的前后两端,呈螺旋状打进去,这样孔洞不会相通,又彼此间隔尽可能接近,才能起到过滤空气中毒素的作用。

  木炭酥脆,外表应该有加固的保护层,只是年代久远,现在已然看不出来。我们脸上带着面巾,也不可能闻到轻微的气味,丁晓东认定这木炭柱,使用之前一定还要加上某种秘药。

  摘掉胸甲,蜷缩在小腹前的两手被挤压变形,手指像极了扭曲的树枝。听到丁晓东提起砷毒雾气,李立明才想起问上面的情况。

  这东西细说起来由来已久,相传在明朝中期开始,明军长枪营在作战发起攻击之前,常常使用一种由火引发的毒烟,使用投掷器械抛向敌军,直到宁远之战时期还有使用。后来被清八旗学去,称为‘麒麟烟’。只是那东西很不稳定,使用起来非常复杂,尤其是野外作战,太过于依赖风力,士兵很难控制烟瘴效果,实战当中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后来才取消了使用。

  它和古代墓葬中的鬼火毒烟道理相通,实际上来讲又不太一样。都是使用火源引发毒烟毒杀对方,但是所用的制毒原理却不相同。上面那个应该是咱们前面提过的,南亚雨林中存在的一种石头,吸收阳光热量之后,遇到遇水就散发含有砷毒气体。不过上面大缸里的液体估计是使用了某种神秘的方法,利用山体当中潮湿气流,毒气经年累月源源不断。

  “这个叫‘木棉炭’,和勺铁一样,是古代就有的斗爷标准装备,特殊的木炭特殊的药棉药油。防毒尘还可以,要是有专用的秘药,防这个砷毒雾也能办到”丁晓东道。

  几个人听完丁晓东讲解,李立明眼珠子乱转。嘴里也在不断嘟囔,能在大型陶瓷器件上雕刻,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陶瓷的质地必须细腻坚固,不用接近现代的精密陶瓷也可以,硬度必须达到要求,所用的雕凿工具也是十分特殊,明清都具备这样的技术。

  能做成组合式的陶瓷大缸,以清代的技术完全没问题,毕竟在清朝时期,有太多当时堪称高超的技艺。据说康熙年间有人提出连发火器的概念,可惜被皇帝束之高阁。明朝发明三层包钢打孔的枪管制造技术,被清人连同工匠一起给抹掉,生怕汉人重新掌握这项技术。清末在义和团抗击外辱中,也有有识之士提出制造无烟火药的想法。

  等等例子不胜枚举,可惜生不逢时,如果那些东西都能早些得到发展,我中华岂会发生千年未有之变局。永乐年间大兴造船,和造船有关的产业可想而知,包括特殊金属冶炼,必须是达到了一定水平。别忘了明朝之前的元,在造船上也有建树,元朝的水师大举进攻扶桑,引出了神风的故事。谁要说明朝没有防沙船制造技术,大嘴巴子抽死他。

  邵军说道:“早点发展,后来就没有马克沁什么事,增格林沁也不能输得那么惨”。

  “明哥说的没错,几年前我见过一次明军神机营火绳枪,的确是三层包钢的东西”张春来道。

  李立明摆摆手,现在不是讨论技术的时候,由这具尸骨推断,这是个清朝官倒算不算言之过早!

  “不早”我道:“现在的全身装束已然说明问题”。说着指给他们看,半跪在身前的左腿,膝盖以上部分是一副皮甲护腿帘,此时分不清颜色构造,用手轻轻拂过表面,札甲的甲片一枚枚清晰展现出来。

  此人的所有穿着,脑海中已然勾画出来。

  可以说,这是一身劲装,所有札甲的甲片,都是中间厚四周薄,蛋壳般圆润鼓面,每片都压着下面的一半,结实厚重。选择这样的装束,不得不说,这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家,轻装却是重防护。有了勺铁和这身轻甲,这人是清代官倒是肯定的。

  “如此说也不要确定和官家有什么关联,能有这身装备,此人必然身份不一般,毕竟私自藏甲可是重罪。不是普通土贼,不管哪个朝代,只要具备条件,私心这东西谁都可能会有”我说道:“就像湖北,那些矿工一样”。假设这是个清廷官员,偶然抓到几个盗墓贼,严刑拷打得到了这里的基础资料,那么他又具备下地寻宝的条件,可不可能千里走个单骑,谁能说得准!

  李立明对我的说辞大加赞赏,说完全有可能。

  就像我们最初找到小刀玛的时候一样,得到两种情况,岩双说的是孩子异口同声刀玛被小动物咬的,刀玛的母亲咪玉罕说是被某种东西划伤。两种说辞咱们不用刻意求真,小孩子在一块玩儿,嬉笑打闹再正常不过,但是一旦有孩子受伤,这些孩子很可能会选择一个统一的口径,那是意外。就连受伤的孩子自己,也有可能出于保护同伴之心,对家长不说是打闹受伤。

  “谁还没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李立明道:“刘宏说得对,有可能的事情,大胆假设可行”。有理有据假设,别过于求真,才使我们一路走到这。如不然,现在说不定还在和小刀玛的家人求证伤是怎么来的。

  李立明走到尸骸身后,模仿尸骸的姿势。两腿一前一后分开蹲下,肘关节落在腿上。姿势一确定,大家立刻有了判断。这人死前,绝对是戒备的神态,而且毫无疑问,真是个练家子。分明是习武之人的戒备姿态。

  李立明眼神凝重道:“习武之人,刀在哪里?”。明哥的目光朝向券桥尽头方向,但是现在的位置李立明不可能看见尽头的券门。赶忙告诉他,那边有罩门券。

  眉头紧锁,想要过去查看,但随即又静下心来,蹲在尸骸后面,注意尸骸身下,小心翼翼掀开尸骸屁股后面甲帘,似乎坐着一坨黑乎乎的东西。“这就对了,他不是身无它物,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李立明略带兴奋的说道:“他更不是走单骑”。

  看到厚重的外形,大家立时来了兴致。下缘微微圆润,周身略显方盒子造型,牛皮带子老长绕在上面数圈,这是火铳兵的‘铅子袋’。

  火铳兵形成建制的时间很早,明朝有过记载,火铳兵行军作战,为了减轻士兵负担,不给配发水壶,而是使用椰瓢取路上经过的河流水溪饮用。因为火铳兵必须要有一把锋利腰刀以备近战,还要背上一百五十钱火药,两百铅弹。所以古代每名火铳兵的负重都在几十斤以上。戚继光给兵部的回文里有记录,不用刻意去求证,想求证去博物馆。

  “有那么重吗?让你们一说,古代当兵打仗的人,都是机甲勇士一样”楠楠在后面说道。

  “哈哈哈哈”李立明笑道:“电影电视上火铳兵只有一杆大枪,可实际上,不光是我们说的东西,还有火绳筒线锥子,剥剪等等必要的小物件”。告诉楠楠,电视上的东西看看就好,也不用求真。

  铅子袋,因为两百个铅子的重量不轻,所以用来装铅子的袋子必须结实耐用,使用皮质包铁是必然,外面用牛皮包住薄铁壳,行军时不用担心被挤压的铅子撑碎,上方的盖子也会保护铅子不会丢失。

  这些东西都是古代士兵随身必备,以往有过出土,不必多说。平端着铅子袋,明哥把它轻轻放下,向前一小步端在前方,两腿岔开蹲下模仿干尸的身形。铅子袋在屁股后,几乎坐在右脚跟上,只有两手无处着落。

  根据干枯的手臂左上右下,反复安放胳膊,李立明最后敲定,应该是左手肘部搭在左膝盖,原本右臂收在腿窝。

  最终姿势落定,大家心里立刻明白,这人是在桥上回身蹲下,全神贯注盯着券桥尽头。应该是死亡到来,他也浑然不知,直到瘫软干瘪,他还保持着生前最后的姿势。

  “是一种极毒”丁晓东道:“砷毒发作不会这么快,应该还有另外一种毒素”。

  李立明举手打断丁晓东,不让他再说下去,什么毒不用刻意求证。巨坑底部的石灰层,草莓巢穴里的木炭骨骸,说明有人处理过这地下养邪尸的地方。是不是这尸身一伙,现在言之过早。

  “这铅子袋不是他的东西”李立明道:“咱们不要讨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了,再大胆的假设,也不能离经叛道,背带缠住铅子袋,又放在屁股后面,根本不是这个人的东西”。

  大家明白,如果是他的,应该背在身上。

  “他在等着那里的人”我说着,大家的灯光一起向券桥尽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