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671.第668章 商人们先动的手

  大明四面八方的地方事宜,由各地的官员上奏给朝廷,最后一些落到了朱高炽的手中,根据官员们的奏疏,朱高炽了解现在的大明。

  西部七省的形势多年来,马什哈德成为了大明西边最边陲的地区,也就是大明最重要的军事重地之一,军事力量的迁移,当地已经成为了大明的门户,拱卫后方的木鹿撒马尔罕等地。

  蒋贵和任礼,两位从西域行省成长起来的将领,谁可以担任马什哈德大都督,成为了至今没有结果的争议。

  西部七省虽然有总督,但是下面有几位都督和一些总兵,最初的时候,因为西部七省的形势需要,给与了许多军队特权,如今后方的特权逐步收了回来,唯独马什哈德大都督仍然保留了许多的权利。

  最终的结果是木鹿为第二道防线,撒马尔罕等地区则改土归流,形成与内地一样的三司体系,不光稳定地区的形势,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大明人在当地占比增加导致的。

  因为有了上百万的大明人口,其中军户过半,为大明在当地的统治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过半的军户,最多能提供数万的兵源,异地服兵制度,由内地抽调的兵力,当下西部七省的军力,没有势力可以反抗。

  但是总有不服的势力,或者因为利益,或者因为形势需要,或者因为文化诉求种种。不过总体上区域平静,因为大明实力强大。

  西部七省作为用兵最广,战乱最多,跨度时间最久的军事地区,军队的战斗力无疑发展的很快,已经是不弱于京营的力量。

  好几位威名赫赫的将领,皆来自西部七省就可以证明。

  “任礼担任撒马尔罕大都督,火真担任木鹿都督,蒋贵调到高丽。”朱高炽结束了兵部的争论,拍板说道。

  众臣没有了意见。

  西部三名将被分开了,更加融入了内地的军事体系,对大明是有好处的。

  然后就是南洋的形势,以及云贵的改土归流。

  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哪怕当地的土官们反对声音很大。

  在后世西方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学成为了引人瞩目的学科,乃至于后世的发展,许多都是建立在西方社会学之上,结合自身形势改革。

  其中对于社会的发展,包括马克思,以及他深受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黑格尔的观点,提出的社会发展的演进过程。

  狩猎游牧放牧农业社会现代工商业社会的进化过程。

  那么云贵的土司制度,无疑是落后的。

  云贵百姓属于大明籍,无论从文化还是制度,随着云贵不再是边地,经济的外扩,改土归流成为了迫在眉睫之事,否则不利于大明在南洋的统治。

  而关键人物的沐晟,他的态度也很重要。

  从云南专门返回京城的沐晟,觐见了朱高炽,当着太子殿下的面认真的说道:“臣是大明的臣,绝无私心,只要朝廷需要,臣必然遵照。”

  朱高炽露出满意的神色。

  沐家在云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哪怕沐家后期许多子弟不成器,并且在当地为非作歹,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但现在的大明不需要沐家了,所有权贵的权利都在压缩,沐家当然不能例外。

  权贵之家也不能使用奴隶。

  工民联合部的权利比个人要大。

  连顶级勋贵徐府的下人们也已经解散,使用起了佣工,顶多违规多使用一些来自高丽倭国的女佣而已。

  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赞赏,沐晟返回云南后,配合当地官府在各地改土归流。

  此时。

  大明的几万大军在缅甸宣慰司,以及与云南交界的几个宣慰司都深入了缅甸宣慰司的土地,正在大肆扩张劫掠,受到影响,许多云南西部的土司也蠢蠢欲动。

  “改土归流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旨在将土司制度改革为流官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为百姓们带来好处。”

  沐晟的威望在云南很高,招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土官,传达朝廷的旨意。

  土官们惊讶的发现,沐晟一点反对的念头也没有,需要知道,沐家可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他们愿意放弃这泼天的富贵?

  沐晟的态度很坚定,没有留给土官们幻想的余地,失望而归的土官们,有些人无可奈何,有些人愿意接受,更多的人无法接受。

  土官类似于奴隶主的存在,他的权利大的没有限制,又没有儒家这类的思想,所以土官统治的地区,实行的为农奴制度。

  农奴世代在土地上耕作,隶属于土官,受其剥削和奴役,过着农奴式的生活。

  永乐七年的时候。

  贵州的地区有位寨长韦万木来朝,自陈所统四十七寨,乞设官,当时朝廷因设西山阳洞长官司,以万木为屯长,所谓的四十七寨并不是全部服从他,例如宣德七年的时候,此地的头领已经成为了李瑛。

  多年来的争斗让当地元气大伤,乃至于李瑛绝后,明朝在当地才开始置流官,施行土流并用的制度。

  现在当地最大的头领是李贵。

  他刚刚打败了一个寨主,怀里搂着年轻的姑娘,志得意满的喝酒,并把几位跳出来的姑娘赏给了手下,这也是土官们一直这么做的。

  从部落里打仗勇猛的年轻人中提拔几位首领,然后赏姑娘赏房子,激励他们卖命,又需要防着他们,所以儿子多的土官位置最稳定,当然也有儿子杀老子的。

  “你就是明朝的官?”

  李贵蔑视的看着来质问自己的官员。

  明朝官员不说话。

  他又不傻,眼前的土官明显不把朝廷的制度放在眼里,自己与对方针锋相对,下场大概了被砍头,明朝可不学汉朝,汉朝的使者是生怕外国的国王不杀他,花样作死与冷嘲热讽,要是对方国王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最后就是被来报复的汉军砍下头颅。

  这也是明与汉不同的形势导致的。

  汉朝是世家大族,明朝没有世家,既然没有汉朝的家族传承,也就不讲究那一套。

  李贵见对方很识趣,哈哈大笑了起来,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连明朝的官员也不敢违逆自己,为了昭显自己的厉害,李贵特意带着明朝的官员去看自己的寨子。

  水牢里,几十位被枷锁的囚犯泡得发烂,尿屎与污水常年混合,让此处臭气熏天,臭的明朝官员差点呼吸不过气来。

  见到明朝官员的模样,李贵越发的看不起。

  

  “他们犯了何罪?”明朝官员看到李贵私设的牢狱,不忍的问道。

  “他们都是违逆我的人,只要是违逆我的人就是这般的下场。”李贵还强调道:“这里还是轻的,所以没有人敢违逆我。”

  明朝官员不再说话。

  只有缺乏安全感的上位者,才需要靠着极其残忍的手段来恫吓,以让人们服从他,所以强盗内部的惩罚就很残忍,各种五花八门的刑法。

  酷刑从古至今就有,但是汉朝以来就在消减酷刑讲究仁道,到了宋朝更是到了新的文明高度,没想到在这小小的地方又见到了。

  明朝官员忍着内心的鄙视,传到了朝廷的旨意,也不在乎对方是否遵守,完成了任务后就离开了,只是向上官回报的公文中,狠狠的记了一笔。

  明朝官员的态度,让李贵志得意满,甚至觉得大明也不过如此。

  大山里的李贵,并不知道外面的变化。

  大山就是李贵的凭仗。

  官有万兵,我有万山。靠着连绵的大山,李贵从来不怕官兵,来得多了他就带着人躲入深山,来的少了就埋伏官兵,是他们自古的传统。

  “对付这样的贼寇,别无二法,唯有长期的围剿,让他们粮绝自亡。”

  “需要上奏朝廷,奏请下拨粮草,以供大军长期之用。”

  “还需要稳重的将领,有耐心才行。”

  最后。

  朝廷调拨了几万军队,加上当地的军队,开始了对一些违抗朝廷旨意的土官进行围剿,土官们一如既往的选择逃遁,与官兵玩起捉迷藏。

  不过这回不同,官兵们驻守险要地区,在交通要道设卡等等,并没有深入山区寻找叛军。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下来,官兵没有丝毫退走的迹象,许多的土官们内心不安起来,与祖辈不同的动作,许多人看到了不对。

  越来越多的土司因为粮食无法再坚持,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十几位土官联合攻打明军。

  明军只靠着手榴弹就击溃了土兵。

  大规模打不过,小规模靠不近身,土司们用尽了办法也无法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出了山就是死,而明军时不时小规模入山搜索,不然土司们获得粮食。

  无数的物资通过铁道,只需要几名火车车夫就能运送到贵州。

  交趾的粮食丰收,暹罗南北都司在大明的治理下,今年更是大丰收,当地的百姓们如何也吃不完,大批的送回国内。

  各类的酒水敞开了制造,越来越多的名酒被酿造了出来又广销各地。

  明军不缺少粮食,粮食多到吃不完,而运输的成本之低,明军并无后顾之忧,最关键的是明军能打,无论大小仗皆能胜之,所以明军的包围围剿之策才能得以长期的维持下去。

  否则军队不能打胜战,再多的物资也无用。

  李贵的脸上没有了当初的狂妄,所谓的十万大山成为了他的囚笼,与之不同的是,明军优待百姓,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入了大山。

  后世老鹰军队去阿富汗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后他们连为自己服务的买办阶级都抛弃了,但是明军不同,云贵的百姓属于大明籍。

  只这一点就是天壤之别。

  内地的百姓生活多么安宁和富裕,让山区的百姓就有多羡慕,李贵的武力遭受到了威胁,屡次失败的下场,让他的威信越来越低,更多的人不再惧怕他,哪怕他每次都做出最凶恶的态度。

  永乐十七年三月,春暖花开,李贵的部下造反杀死了李贵,残余的人从大山走了出来,选择向明军投降,明军严格的审理了投降的人。

  哪些是被裹挟的百姓,哪些是为虎作伥的贼人等等区分的很仔细,也正因为明军的严苛,导致许多的首领不愿意投降,否则战事早已结束。

  无论如何,经过长达年余的围剿,云贵的改土归流之策大体上推进下去,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叛军被消灭,反抗势力已经不成气候。

  到了永乐十七年夏天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动静,明军开始轮番撤退,结束了将近两年的战争,耗费的物资不可海量。

  “大山里生活那么多人,如何富裕的起来呢。”

  大明连黄泛区都放弃了治理,迁移人口去更富庶的土地上,何况是山区呢,当年的工部官员张琏,专门负责云贵此事。

  四十余岁的他,早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意气奋发,笑眯眯的向着众人说道。

  渤尼都司缺人,南洋缺人。

  那里有大片平原地区,适合耕种,产量也高,物产丰富,气候也好,随着明人的脚步,大片的平原地区被大明人开发出来,成为了熟地。

  那些深山老林蛇虫遍布的地区,并没有被大明人看得上。

  经过官员们的口述,许多百姓们半信半疑的踏上了行程,第一次看见了铁道和火车,第一次看见了高楼大厦,外面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

  缅甸宣慰司因为长期的战乱,人口凋零,经济败坏,急需要人口的补充恢复当地的生产,而云南和贵州的改土归流,大批的百姓从山上走下来。

  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粮种衣服口粮盐巴等物资,在各都司官员的带领下,以片井形势开垦当地,一年三熟的气候土壤,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很快恢复了生产,并且为官府带去了报酬。

  才一两年的时间,许多地区的粮食已经可以供应内地,与西部七省的结果截然不同,西部七省至今还有不少的地区需要内地的粮食供应。

  而南洋大铁道的建设,让矿石的需求越来越大,连高丽的矿产产量也无法满足。

  要么扩大内地矿产的产量,要么寻找近的矿区。

  好些年前在渤尼都司南方海域外发现的新大陆,重新纳入了人们的视线,据说那里矿产资源极多,露天矿多的不可思议。

  以前因为船只的运输力不受人重视,如今连高丽的煤矿都成为了大明不可或缺的对象,何况靠近渤尼都司的新大陆呢。

  商人们先动手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