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掩盖真相
他思虑再三,慢慢设计出一套,他和徐三郎截杀这帮盗贼的整个过程。
想到这几步,他拔腿往徐福家走去。
“禀少主,我家爷爷和我三叔他们去了马厩。”
徐福六岁孙女告诉徐钦。
当他走进马厩区,老远就听闻从哪里有打骂声传出。
也不知徐三郎说了些什么,冷不丁地,管家徐福扬起蒲扇般大的巴掌,猛地挥了出去。
“啪…”的一声脆响。
这结实的耳掴子,在静谧的空旷场地里尤为响亮。
隔着老远,徐钦都能感受到管家徐福眼睛里喷出的怒火,和浓烈的高粱酒气。
不知是喝酒缘故,还是被傻儿子气的,只见徐福涨红着脸,怒目横眉地怒骂道:
“小兔崽子,跟你说过多少遍,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少主,就是块石头都听得该开花了吧。”
“跟在少主身边要寸步不离,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不能偷懒。”
“娘的,你倒好先挺尸去了,留下少主一个人去面对盗匪,还宝剑离身,这多危险啊。”
“幸亏他这些年都在练功,否则…唉…万一他出个三长两短的,让你爹如何去面对徐家太老爷和老爷呵,你个不争气的浑蛋。”
说着,徐福好像越来越恼怒,“啪…”反手又给了徐三郎一个耳光。
这次劲儿更大。
抽的那傻儿一个踉跄跌倒在地,半边脸颊顿时就红肿起来。
估计,徐三郎嘴中大牙,都被抽得松动了。
他这下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这一下,徐福更是暴跳如雷。
他上前就是两大脚,怒骂道:
“娘的,你又哭…”
“徐氏男人从来都是流血不流泪,家门不幸啊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孬种,不如去重投一次胎,变成个丫头算了。”
徐钦第一次见到管家徐福的另一面。
他咆哮起来像是在狮子吼,面目狰狞,确实有点吓人。
喔靠,这哪是亲爹啊,分明就是活阎王。
跟在徐钦身后的一个马伕兼府丁,此时早吓得脸皮抽搐,紧缩着脖子。
就像耳掴子抽在他的脸上一样。
估计他们这些下人,都领教过管家徐福的打骂。
徐福年轻时是徐达贴身侍卫,隶属于中山卫。
他经历过无数次腥风血雨,脾气暴躁起来的确了不得。
别看徐福平时里对徐府主人,那里毕恭毕敬。
可他对家里子女,以及府中下人们同样威严。
否则,他在府中威望从何而来。
“福叔,别打他了,我找他还有点事。”
“哎呀是少主啊,老奴正在教训这个三傻子。”
见徐钦现身,徐福立马堆起笑容,拱手躬身道。
“别再打骂他了,让他记住就行,今后无论何时,作为护卫都别放松警惕。”
徐钦也附和一句。
“少主,你看要不要换徐义或徐胜跟着你?”
徐福自知这事没法向老爷夫人交代。
“不了福叔,三郎的身份刚确定,也跟了我一段时间,彼此都有了默契度,这次就给他一个警告吧。”
徐三郎他们也就是个跟班,多一个耳目,跑腿听使唤用。
他并不想换。
再说,这小子有个优点,就是人老实,听打招呼,口风很紧。
徐福听罢心里感激涕零,他扭头对徐三郎低喝道:
“三郎,还不快向少主叩头谢罪。”
“谢过少主!”
徐三郎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给徐钦叩了个响头。
“起来吧三郎,还有福叔,你们父子俩跟我去梅苑,我有事找你们说。”徐钦道。
“好,少主请。”
徐福父子跟在徐钦身后来到梅苑。
在偏堂坐定,徐钦用笔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驿站上厢房的平面图,然后慢慢跟徐三郎讲述,当夜截杀十几个盗匪的‘过程’。
“来,我们练习一下,我当审讯官,我问你答,福叔冷眼旁观,提出纠正意见。”
徐福和徐胜点头称是。
父子俩都觉得少主做事一丝不苟,考虑周全。
……
秦淮河畔,清晨。
进入腊月下旬,早晚间温差较大。
河面上雾气蒙蒙,一丈开外看不清人面。
夫子庙傍边的一豪华茶楼,微服出宫来的朱棣,和老僧打扮的姚广孝,正在二楼临河的雅间里喝早茶。
朱棣夹起一只晶莹剔透的小笼包,张开大嘴一口咬下。
顿时,滚烫的鲜汁水迸溅在口腔中,烫得他慌忙用舌头在嘴里搅拌翻滚,还不时地哈气。
样子不要太狼狈。
还好,太监和侍卫都面朝外站立,不可能看到他。
再观姚广孝,只见他用嘴咬开小笼包一小口,待吸吮完鲜咸汁水,然后才将蔫瘪面皮吞入嘴里嚼吃。
标准的小笼包食用流程。
“朕在北平近二十年,好像已忘了江南的生活习惯,没想到少师记忆犹新。”
朱棣见状,尬笑道。
“这是民间食谱,陛下生下来就是皇子,吃食用膳等跟贫僧大不同。”
“不过,贫僧也是好久没吃上正宗的江南早点了。”
民间食谱跟宫里的确不同,而朱家人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缘故,早餐就喜欢咸菜小米粥,加上大肉包子。
大嘴大口大嚼,多带劲。
而小笼包子小馄饨啥的,慢嚼细咽。
这种江南文人学士们的儒雅样,老朱家的人就是学不来,还不习惯。
“你喜欢吃就多吃点,朕还是小米粥和大包子,这样来得痛快。”
姚广孝闻言浅笑了笑,边吃边扯开另一个话题,道:
“陛下解决了宁王封地和兀良哈封赏事宜,顺便准备解除诸藩护卫军和供养问题,实际就是在削藩。”
“跟朱允炆的武力强势削藩相比,陛下这叫柔性削藩,不显山不露水,采取拔掉老虎牙齿,圈养起来,这不失为一妙招啊。”
妖僧话语中的几分赞美之意,一下子就化解了朱棣的尴尬。
毕竟他现在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岂能在别人面前丢丑?
好在面前的是他亦师亦友的妖僧,也就无所谓了。
姚广孝就像没事似的,他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里。
他对朱棣最近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是满意的。
“不瞒少师说,这些都是徐钦这小子的谏言主意,朕触类旁通,才有了举一反三之妙用。”
朱棣并不抢功,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