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建设家乡
更何况在密云县周山镇只能算是贫困地区,对县里的人来说,绝对不是投资的首选。
到现在为止,就连从县城到那边镇上都没一条像样的马路,怎么配得上外商投资?至少也要在县城建厂才是。
然而,林静却有着自己的打算,她的计划是一开始就制定好的,不是简单的为了回报。
有多少缺点她自然知道,但她仍然坚持要回到镇上办厂,因为她深知家乡的乡亲们更需要这样的机会和帮助。
在她看来,这事就是为了救乡亲们的性命,比起赚钱来,选择的地方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更加重要。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周山镇的土壤确实比较适合种植大白菜,附近也有做辣白菜之类泡菜的传统,建设这样的厂子才不会一点根基都没有。
于是,一场关于投资选址的拉锯战在县领导和林静之间展开。
县领导们从经济交通政策等多方面阐述了县城的优越性试图说服林静改变主意。
而林静则有钱就“任性”,很坚决的表示自己要回镇办厂。
甲方不一定就是大爷,但能选择做不做大爷。
“若是各位领导觉得周山镇实在不适合投资的话,那这事就算了。”
算了?
什么算了?
就是不投资了,有钱还怕没地方花吗?
人家就是想要建设家乡,情怀所在,确实难以撼动。
“实不相瞒,选周山镇是因为那里靠近我长大的林家村,是想有机会与其给别的地方不如给自己家乡,若是真只看经济效益的话,别说周山镇了,就是整个齐市都不是投资的首选。”
别跟我说什么优越性,那些优越性只是针对同一个县城里面的比较而已,真放到全国还真没有什么可比性。
家乡是故土故人,说是他们县城人,放大了还是这个省这个国的人呢。
当然,会坐下来慢慢谈,她也不是没条件的,想要在一个地方投资建厂,若是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除非违法操作,否则还真别想做大做强。
就比如征地修路,水电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上面的人支持的,不然后面人家要是想给你穿小鞋厂子要发展起来就难了。
这场谈判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毕竟有钱未必就是大爷,但能吸引外商投资肯定是业绩。
人家计划书都已经拟定好了,能投入多少钱,多少生产线,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都是有规划的。
别的地方都还要到处抢外商,各种优惠条件都要吹天上去了,热脸都不知道贴了多少冷屁股就为了能给地方拉点投资。
他们这有个主动送上门的,虽然不能在县城建厂,但只要钱是投在他们县,总跟他们是有关系的。
最后事情就这么谈成了。
林静提出来的条件他们也基本答应了。
“其实你想建设家乡除了办泡菜厂之外,其实你们那边还有些办法可以提高村里人收入的。”其中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办事官员对林静说道。
虽说林静看起来很年轻,甚至有点稚气,但这几天的交流他能感受得到林静的能力那个外国人完全都听她的。
而且她说话也很有条理,有脑子,能弄到钱,还愿意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是宝。
不说别的,至少这份真诚就能打动不少人。
林静还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不然也不会这么纠结,虽然她有创业成功的经验,不能说自己是职场小白,但多少还是有时代运气的加成,并非就能十项全能。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既想要建设家乡,又想要家乡人能够出来避祸,找不出两全的办法。
但县里的领导还是不一样的,我就为你一个厂修一条路,显然是不划算的,哪怕周山县在去齐市的中间位置,只要修一条乡路连接主路就行了,但现在哪里都缺钱,又想要建设又缺建设资金是各个地方的常态。
“周山镇我去过,附近有不少山地有野生的菌菇味道不错,完全可以办泡菜厂的同时也开办山货厂。”那位带着宽边眼镜的人带着林静看县里的地图。
然后又指着林家村道:“你的家乡这一块种地确实难以让乡亲们脱贫,现在县里也在大力发展经济,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若是能在地里种果树也能获得一笔经济收入。”
“毕竟进厂还是要能识字的人才好,剩下的人可以就近种些榛子树什么的,到时候还可以办个干货厂。”
林静的心动了。
“厂子办在周山镇也有好处。”既然林静已经“不可动摇”了,那至少羡慕在他们县城不能被摇走。
那人又指着地图上的一条道道:“若是你们的投资能上规模,我们能跟市里面沟通把这条路给修通了,到时候你们厂里的东西就能从这里过去直接去火车站,不但运输的成本能大幅降低还能节约时间成本。”
林静的心完全动了,果然还是多了解办法多。
就是办这么多厂,她也没有这么多的启动资金,当然也不能盲目的一头热就扎进去,肯定还是要多方调研,需要有政策支持的才行。
还需要看周山镇镇府的态度才行。
当然,县里面的领导都点头了,自己是去送项目的,镇镇府点头的几率很大,但是能得到什么样的政策倾斜又是另外一回事。
“林静同志。”
晚上,那位戴宽边眼镜的中年男子又过来找林静,一番商业上的客套后,周世军很含蓄的表达了来意林静若是找的米国一个小家族小企业互联网都还没有兴起的时代他们也查不出什么信息来,但是奥斯顿在华国是没什么名气,在米国可是很有名气的。
不说数一数二,在米国也是能排得上号的人物。
这样的人来华国投资不选魔都帝都,也会选南都,他们这样的县城根本就不会在考虑范围内,怎么可能非得要去建设林静的家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