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张谦点了点头,说道:“史家最重要的就是据实以书,陛下果然慧眼识人,我看这个叫辛明的下笔就很公平公正。”
诸葛亮笑而不语。
张谦继续说道:“孔明,我看要想扩大科举的影响,必须给今朝中榜之人一些殊荣。比如说,皇城之内正街上除了六百里加急是不允许骑马的,我们或许可以划出一段,专供前三名跨马游街一次,也让世人瞻仰科举高中者的荣光。
另可设置探花宴,差年少英俊者为探花使,游园摘花,琼林赋诗,以迎来者。”
“子让指的探花使是?”诸葛亮意味深长的一笑。
“那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的嘛!”张谦强装镇定的说道。
“好说好说。”诸葛亮摆了摆手,“我还有事与子让商议。”
“但讲无妨。”
“我翻阅了所有中榜之人的文章,大抵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文采卓著者,这些人我准备安插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进入六部观摩学习,从摘录记要开始,若有表现突出者,再行提拔。
第二类是务实精干者。这类人陛下的意思是派往各地委任官吏,位列前二十者从县令做起,二十名之后,则派往边远地区担任县令,或者从县丞,县尉做起。”
张谦点头,处理这种事情,诸葛亮比他拿手。
“还有第三类,他们的文章不在执政,而在于强兵。我想与子让谈论的便是此事,是否可将他们纳入军校,或者兵部。”
“我不同意。”张谦一口否决,“军队事关重大,最忌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若是让世人觉得读了两本兵书,写几篇锦绣文章,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那对国家,对社稷,将会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子让的想法与我一致,不过子让可先看看这篇文章。”
“南阳州泰?”
“没错,他的这篇文章关于基层的军队构建多有裨益,我觉得是个可造之材。”
张谦仔细读过后,也颇为赞同,“若是战时,我会给他一支兵马,只要他立下战功,我就敢大胆起用他。但是现在不行。
国家承平,军中不可胡乱提升,更不可无功而升。我倒是觉得可以将他派往偏僻匪患严重之处担任县令,毕竟主政地方也不可全是文弱之人。
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可以放弃此次中榜的荣耀,加入军校,从士兵做起,出来之后,或者成为基层军官,之后或前往边疆,或等待时机,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军中宁缺毋滥,执政容得下差错,但军中不可有疏忽。”
“或可让他担任文书参谋一类?”
“不,猛将必起于卒。朝廷上的言论我们不一定要完整掌握,但军队,我必须替陛下执好缰绳。接下来,我会在军中加强文化建设,而各级的官职就是他们的动力,我不希望现在以及将来,有任何飞降的军官,打破这一切。”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子让说的对。”
张谦则继续说道:“孔明在安排他们之前,不如先问问他们的意愿,或白首穷经,或出将入相,这上下同欲,许多事情自然水到渠成了。”
“也对。”
“对了,孔明,如今朝廷对辽东和交州那边的掌控力度还比较低,可以先往那些地方派遣官吏,对于肯前往这些地方的士子,也要有特别优待,另外,将来同等成就也可优先提拔。”
“子让此举与我不谋而合!”诸葛亮笑着说道。
科举完成之后,不仅朝廷举办了热烈的庆祝活动,民间亦是如此,许多商家都重金聘请中榜者题书留字,洛阳各处也在传颂前几名的文章,一时间,真的是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