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不能直接发钱么
李铭之前用的理由是找上面申请动用大学的经费。
那只是他启动项目糊弄人的借口,实际上肯定是行不通的,他是准备动用港城的资金。
现在‘华侨日报助学金项目处’白捡了一大笔助学捐赠。
他可以借这个名义试着给京城捐一笔钱支持教育,100万人民币不多不少正好可以试探一下内地接不接受捐资助学。
这个事要快点启动,最近连续公布了10多个部委的軍管主任。
要是调查部也有了主任,很多停滞的工作就会逐渐恢复。
像港城这种战略要地一般都会放在工作的首位,港城去年遭到破坏的组织也会重建,接着很可能会摸底风生水起的星辰公司。
撞枪口的做事,容易暴露他和娄晓娥的活动有些不正常,会给李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烦。
早早把捐钱的事情搞定了,即使有调查也只会简单做个核实登记,娄家跑路到港城是众所皆知的。
罗芸奇怪道:“基金会还有22亿没用,那怎么只捐了9000多万呀?是有什么原故么?”
李铭说了些不是秘密的秘密,“基金会在一个月之前并没有什么资金,只有维持运营的几千块钱。”
“突然能有20多亿港元,这里面是有一些故事的。”
“咱们的广播里说了港城探长贪污,这一次总共查出来了24亿港元。”
“9400万这笔钱,广播只说了港城的热心人士捐赠,没说具体的来源。”
“实际这两个是同一件事,9400万是这24亿里的一部分。”
张海洋恍然道:“我就说谁能捐这么多钱。4000万都能给五六万人发一年的工资了。”(汇率换算后)
李铭笑了笑,真真假假的说道:“这24亿实际是港城群众被搜刮走的钱,大头肯定是要用于港城。”
“做兄弟的突然发了一笔财,分润一点给兄弟们改善一下生活,给多给少都是人家的心意。”
“人民币100万元也就200多万港元,私下问一句,马马虎虎不算得寸进尺。”
周晓白总结道:“算是得尺进寸吧。”
李铭微笑道:“差不多这个意思。有就来没有就算了,咱们不强求。”
周晓白张海洋等人并没有怀疑他的方案能不能行。
从过往记录看,李铭能弄到港城的技术资料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是有渠道的人。
下午。
李铭赶到海淀的火腿肠分厂,看到两个女的拉拉扯扯。
“怎么回事?”
供销副主任艾宗琴苦笑道:“李科长。我最近不敢回家,没回家也被人家堵到厂里来了。”
拉着艾宗琴手臂的妇女头发斑白,“您是保卫科的李科长吧?”
“我叫郝秀花,我家那口子是总厂工艺科的常道林。”
原来是厂里的家属,李铭和气询问道:“事情复杂吗?”
“简单的话我们就在这说了,复杂就去办公室里坐下来慢慢聊。”
艾宗琴开口道:“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咱们厂不是争取到了60个名额么?”
“郝大姐的意思她家比较困难,想让她二女儿进咱们厂里。”
李铭打开车门,下车解决这个问题,“去年建厂的时候怎么没有参与?”
面对真正能做主的人,郝秀花陪笑道:“我家一共有十口人,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刚好今年高三。”
“下面还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我是想参加工作也走不开。”
李铭听懂了,连续生了7个女儿直到生出一个儿子,这才停下没继续生。
二女儿才高三,可以想象剩下6个小的能多小,单单洗这么多人的衣服就要洗半天,确实没时间参加工作。
城西的创新技术研究所,新来的大学生辛夷也是类似的情况,家里人口众多,一家子只有父亲有收入,家庭负担重。
李铭叹气道:“我是同情您的。”
“估计您也了解,咱们厂像您这样的家庭还有不少。”
“只有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评议,大家才会信服。”
“大家都靠人情占位子,肯定不能服众,举报信会像雪花一样到处都是,最终还是得按评议的来决定。”
“您家的条件算是艰难的,评议的时候应该会优先考虑。”
郝秀花接话道:“可是我听说,有在分厂参与巡逻守夜的人会优先照顾。”
“他们优先照顾了,60个名额就没有剩下的了。”
李铭耐心解释道:“您听到的消息不齐全。”
“优先照顾不是说他们直接录用,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要先达到评议的等级,才能有优先。”
“他们有给厂里义务劳动帮忙,觉悟是比较好的。这种的优先,相信您也理解。”
郝秀花愁眉苦脸道:“本来,我家的条件肯定能评到前面。”
“但是最近清理队伍,说我家那口子的社会关系复杂还有海外关系。”
“有这两条在,我家肯定评不上了。”
“我还指望二女儿能多帮衬家里一些,她要是去了东北,我是真的很难撑得住这一大家子。”
怪不得要来走后门,李铭好奇道:“怎么个海外关系?”
保卫科长的问话,很有可能把问题解决了,郝秀花仔细说道:“我家那口子有好几个舅舅。”
“其中二舅是驻南斯拉夫使馆的干部;大舅以前在驻外使馆工作过,现在在外文出版社工作。”
“算来算去只能是他大舅二舅的原因,我家那口子变成了有海外关系了。”
有点离谱,李铭无语道:“应该还没有定性吧?”
“其他的材料不一定会到保卫科,有海外关系的材料肯定会到我这里。我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材料。”
郝秀花回话道:“还没有定性,是厂里有些人这样说我家那口子的坏话。”
李铭给了个准话,“要是真像您说的这样,没有其他问题了,您家的海外关系这条不算。”
“他们即使把材料提交到我这里了,我也会打回去。”
保卫科查出了潜藏在财务科的特务于顺坤,震慑了厂里其他身份有问题的人,陆续有一些人主动交代自身问题。
李科长处理这样的事情很是得心应手。
郝秀花连声感谢道:“谢谢李科长。大伙都说您是火眼金睛断案如神。”
没工夫听这些话,李铭打断道:“社会关系复杂,是怎么个复杂?”
郝秀花坦言道:“八年前粮食不够吃,我家那口子在黑市买粮的时候被抓了个正着。”
“他直接承认错误也就没事了的,偏偏他冒充外经贸委的干部,还被工商科的人给识破了,是厂里出面领回来的。”
“再加上两个舅舅会外语认识一些外国专家,我家那口子也是搞工艺设计的,就有了一些来往。”
黑历史被翻出来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李大科长不好把话说得这么直接,而且也不知道对方的话里面还有没有隐瞒。
他公式化的安慰道:“八年前的事情了,问题不大,让他多做一些有深度的自我批评,争取大家的理解。”
“和外国专家的交际,咱们轧钢厂还是能够明辨是非的,不会像其他厂那样一棍子把人打死。”
郝秀花明言道:“我是担心等厂里调查清楚了,招工的评议都结束了。”
这个担心合情合理,很多本来能升职的人都是因为关键时期的流言给耽误了。
李铭字斟句酌道:“厂里清理队伍的工作不是我负责的,但是您家这样的情况也是需要重视的。”
“我会给厂里提个建议,把像您家这样的困难职工的审查排在前面些,及早做出定性结论。”
自从新来的蔚主任腿骨折了住院后,轧钢厂清理队伍的工作,还是按原来商定的步骤在进行。
车间查车间,科室查科室,分厂查分厂。
由于互相之间有对比攀比的关系,大问题查完后,为了拼各自的表现,好些科室车间开始吹毛求疵。
当然,小错误主要是自我批评和检讨。
不过因为厂里宣布第一轮调查要查三个月,还是搞得有点人心惶惶。
毕竟没有一个人是能够不犯错误的,不一定哪件小事情会被放大了检视。
晚上。
保卫科科长办公室。
娄晓娥说起海荣劳务公司的小弟售卖去澳洲名额的事。
李铭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要有利可图,又没有好的监管措施,想要彻底杜绝贪污是很难的。”
“这样,我们改一下招募人员的方向,少招港城本地的人了,主要招内地来港城的人。”
“他们算是难民了,给的钱也可以降低一些,以免其他人不满而闹出事端。”
娄晓娥站他身后给他轻轻按压头部穴位,“那要和港城的瑛国人合作吧?”
李铭回应道:“是的。以维护港城的治安为理由,和瑛国人商量把这些人送去澳洲开垦荒地种田。”
“再联合瑛国一起同澳洲商量,不需要澳洲出资金,只需要划定一块可开垦的荒地,其他的事情我们给负责。”
娄晓娥边忙边说:“瑛国人肯定很乐意,不用出钱了,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安置压力。”
“但是澳洲会同意么?他们无缘无故的惹麻烦上身,应该是不乐意的吧!”
李铭慢慢分析给她听,“你也知道全球的普通人都在反对越国的战争。”
“澳洲也派了部队参加越国的战争,士兵的死伤还不少,澳洲内部的压力和镁国一样很大。”
“我在京城的报纸上都看到了,前天澳洲的学生围住了澳洲的议会大楼。”
“现在收留一些来自哑洲的难民,再包装两下,可以大大减轻澳洲的压力。”
“我们不要澳洲出钱,可能他们都会抢着要出钱。”
娄晓娥提醒道:“可是他们现在很歧视哑洲面孔的人。”
在整个瓯镁小圈子里都是普遍现象,李铭自然记得,“你上次不是说了吗?日笨早已经是澳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镁国现在没有专门针对日笨,除了那些走入极端的人,澳洲面对大客户该有的态度还是会有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越来越需要能和哑洲经济体打交道的人,整个澳洲对东哑人的宽容度也在增加。
澳洲本地的土著皮肤颜色也是算黄的,刚又通过了土著权利的法案,舆论上暂时较好。
当然,由于澳洲的决策圈是追随镁国政策,只要镁国针对谁,那时候形势就会有所变化。
娄晓娥向来是听他的,“那我安排黄福义先给港府的人传个话,看他们的反应。”
李铭同意道:“那就这么办了。”
娄晓娥心地比较善良,“我也想帮帮那些内地来港城的人。”
。。。
李铭叹气道:“人要是急红眼了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娄晓娥关心问道:“京城怎么样了?”
李铭轻轻说道:“这一次京城还好了。全国各地具体怎么样,估计没人能说得清楚。”
“从传言上来看,有些地方十分严重。”
“有些地方现在甚至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倒买倒卖。某种程度讲,完全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地方上很多事情都不打报告了,或者有选择的汇报,大多是地方上他们自己做主。”
“除非有人通风报信,不然上头对下面的情况掌握很有限。”
娄晓娥想到对港城的影响,“我们在新界建工厂,猪肉货源会不会有问题?”
李铭确定道:“这个应当不会。
“他们只是清理队伍,不是不搞生产了,种田养猪还是要大力发展的。”
娄晓娥觉得手有点累了,手扶在他肩膀上休息,“没有影响就好。”
“新界火腿肠工厂的投资不小,还是在偏僻的乡下,小码头也只能停靠几十上百吨的小船。”
“要是工厂建成后内地没有充足的猪肉供应,那真是浪费了产能。”
李铭伸手轻轻握了下她的柔荑,“居民的收入有限,哪消费得掉全部的新增猪肉,不可能的事。”
“只有多出口猪肉多赚外汇,多赚了外汇才能提高居民收入,进而促进猪肉的消费。”
娄晓娥熟练的绕过椅子坐到他怀里,“国家不能直接发钱么?就是提高工资让居民有钱消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