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741章 花小钱办大事

  上回,全球经济论坛使用的好多东西都是专供,比如‘天王星’手表就有送给那些经济学家人手一块。

  介绍自家产品的时候带上这么个名头,不止港城南洋东哑,甚至瓯洲镁国都很好用,效果杠杠的。

  健康论坛的票还没有开售,已经有一大堆老板攀着关系找上门要VIP票。

  第二天。

  11月2日,上午。

  港城,中环。

  有一场为建设大学新校舍而举办的捐款筹资活动。

  星辰公司名下的几家公司凑一起拢共只捐了30万港元,让好些人失望。

  火星食品集团总经理陆瀚良不爽的说道:“30万也是排前几名的了,就这样还不满意,搞得好像我们公司的钱是捡来的一样。”

  太平洋钟表集团总经理汤洪德同样不满意,“可不么。我估计好些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陆瀚良探问道:“不过,我确实有点不明白。李董给南洋大学捐款30万美元,为什么港城只捐30万港元?”

  汤洪德看向旁边,“黄顾问可能比较能领悟李董的意图。”

  公共关系顾问黄福义微笑道:“其实没什么,李董看不惯薪加坡不支持中文教育,故意要给南洋大学多捐些钱。”

  汤洪德乐和和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李董对港城这里有哪些不太满意的。”

  “毕竟棉衣项目的捐款也捐了100万美元。”

  内地棉布大减产,为此李铭在港城又用道教的基金会搞了一个新项目。

  项目内容是给贫苦人家送一套棉衣。

  港城澳城海峡东岸都有送,当然大头还是内地。

  因为印渡洋投资公司实际就是星辰公司的一个壳,愿意出大力帮助安置从内地来港城的人。

  瑛国港府澳洲等都认为星辰公司是站他们这一边的。

  火星贸易给镁軍供货,镁国在港城的人拿了星辰公司相当多的好处,也认为星辰公司是自己人。

  人道主义的送棉衣活动带上了内地,也就不是很出格的事。

  最开心的莫过于港城的小工厂,10万套棉衣的大订单,不用花钱买纺织品出口配额,利润比普通出口高多了。

  100万美金的棉衣捐款,这拉高了港城好些人的期望值,以为星辰公司会给大学建楼捐很多钱,30万港元算是大幅低于预期。

  李铭是故意这样做的,不然港城的人还以为他是大凯子呢。

  黄福义小声说道:“要说不满意,也真的有。”

  “李董觉得港城的大学,基本被瑛国人渗透了,培养出来的都是黄皮白心。”

  “所以李董要求那些被资助去留学的人,一定要在当地做一些社会调查,查清楚当地华人受到了什么样的歧视。”

  “搞清楚我们华人的真实定位,不要被瑛国人的那一套蒙骗了。”

  陆瀚良虽然抢先升为总经理级别,但和两位大老板私下的交流并不多,能升为总经理靠的是主动去海外开拓市场。

  “李董大量资助港城薪加坡的学生去国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材料学之类的专业,是不是有什么大的投资计划?”

  黄福义摇摇头,“没听李董说起过。”

  “不过我听李董说过,文科方面的是谁有钱谁就是大爷,瓯镁在这方面已经投了很多钱了,话语权在人家手上,我们一时半会是追不上的。”

  “理工类的技术,1就是1,2就是2,可以把以前的技术直接拿来用,没钱的人学这个比较划算。”

  陆瀚良是穷苦家庭出身,对此深有体会,“穷人家的孩子能学到一项技术,确实比学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更容易出头。”

  汤洪德接话道:“镁国法律允许的兼职岗位,我们镁国分公司都有特意给这些学生留着。”

  “那些助学金也不会白花,也算是为咱们公司储备人才。”

  陆瀚良赞叹道:“李董的目光真是长远啊。”

  大量资助薪加坡港城的学生去瓯镁留学深造,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工作,李铭也要给下属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就把储备人才的理由拿出来用,合情合理。

  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暗中的大计划。

  海峡东岸的那群人,真正发达是靠电子代工起来的。

  前面的十来家龙头企业,接下瓯镁的订单,除了主要的零部件是指定产品,很多配套的零部件是这些龙头企业自己采购。

  采购,懂的都懂。

  这些企业的裙带关系都能从中分一杯羹,海峡东岸的中小企业也就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

  专精做一些产品的中小企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又钻研成为了某些关键零配件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可以说,只要倒下一家龙头代工企业,后面就会连锁的倒下一大批的中小企业。

  李铭现在资助这些港城新加坡的学生去瓯镁学习,去瓯镁的企业就业,在瓯镁建立人脉关系。

  等他们带着订单准备单干开厂的时候,肯定是选自己熟悉的港城新加坡。

  内地每年都有大量跑到港城的人,港城不缺劳动力。

  薪加坡旁边有马来国,也不是很缺劳动力。

  这两地更大力度的发展电子代工业,能无形中分流和压制海峡东岸的发展。

  等到80年代,星辰公司的房产物业巨幅升值,不用抽调其他资金都有大量的钱可以到内地建上下游一体的产业城。

  建好港口发电站,四通一平搞好,税收优惠,以及大量有经过团队训练的识字年轻人。

  港城接订单内地搞生产的模式可以彻底堵死海峡东岸的电子产业。

  人是英雄钱是胆。

  以后没那么富的海峡东岸,也就不敢那么跳脱。

  李铭现在花点小钱向瓯镁输送港城和新加坡的人才,后面的收益是极大的。

  也是上午。

  京城。

  城西的2号大院,周晓白的闺房。

  “原来这毛衣是织给我的呀?”

  “你知道我在织毛衣啊!”

  “我是半夜爬墙偷人,我不得仔细观察情况么?”

  话说得有点难听,周晓白娇嗔道:“去你的!”

  李铭嬉笑道:“是我的。整个人都是我的。”

  周晓白娇声说道:“我本来想给你一个惊喜的。你快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我拆了再改。”

  李铭接过天蓝色的毛衣比划了两下,“肯定合身。”

  “穿身上试试。”

  “行。”

  李铭穿好后还转了个圈给她看个仔细,“我觉得挺好的,你看行不行?”

  周晓白开心道:“你满意就好。”

  “谢谢你送给我这么用心的礼物。”

  “不会再像围巾一样放柜子里存起来了吧!”

  “这次不存了,我天天穿。”

  “围巾存柜子里也浪费,现在天冷了你拿出来用吧。穿坏了,我再给你织。”

  “都听你的,我明天就把它拿出来晒一晒太阳,哪天觉得冷了我就戴。”

  周晓白接过他脱下的毛衣折好,很有贤妻良母的潜质。

  李铭提醒道:“我听到罗芸在外面喊你了。估计是来叫我们去研究所了。”

  “她现在来了吗?我没听到呢。”

  “我的耳朵错不了。”

  “那我们出发吧。”

  搞些团建活动可以让创新研究所的人相互多熟悉一些。

  火锅烧烤的聚餐不合适在海淀的窑炉那里,机械分厂的人看到了会影响不好。

  离周晓白家不远的创新技术研究所。

  五六个铜火锅已经生火,还没有开涮。

  三四摊烧烤,张海洋等人早已经开始忙活开吃了。

  李铭三人算是来吃现成的。

  “今天既是我们研究所的聚餐,也是庆祝咱们生物研究室和京城制药厂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合作的维生素C研制取得了成功。”

  袁军向来是爱抬杠的,“这个项目早都成功了,今天才庆祝也太晚了点吧。”

  罗芸解释道:“前些天才完成了大发酵罐的持续生产试验,整个工艺流程才算正式的完成了改进。”

  李铭没理会这样的小插曲,继续说道:“我们的陶瓷烧制进展也很喜人。”

  “虽然暂时还没有达成预定的目标,但也烧出了好些不错的产品,希望大伙再接再厉争取尽早拿出研究成果。”

  “我就不再废话了,今天的食材管够,咱们好好吃,好好喝。”

  喝的不是酒水,是火锅热汤桔子汽水。

  摆了满满一桌子的牛肉羊肉猪肉鱼虾贝类,别说四名在窑炉帮工的秦家村小年轻笑得直咧嘴。

  原来在研究所上班的一干人等也是没有参加过这样大口吃肉的活动。

  倒是张海洋袁军这些花钱没有计划的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郑桐一口咬完整串的羊肉,“好久没吃这么多好东西了。”

  袁军吃得也是满嘴流油,“上回还是咱们两偷我家的花瓶拿去卖的时候了。”

  “慢点吃,别烫着了。”张海洋稍稍退开了一步,以示他自己和这两人不是一伙的。

  平常有打牙祭,不至于跑肚,李铭也就没有开口提醒,“张海洋,有信了没有?”

  张海洋听懂了他问的啥,“没消息。现在都11月了,估计要明年开春才有征兵了。”

  发了工资的,李铭肯定是要把人尽量用起来,“那行,你在窑炉那多帮衬两下。”

  “下乡调查校舍维修的事情,就由郑桐和袁军去负责了。”

  研究所有事情可做,还有工资拿,郑桐没想插队的事,“包在我们身上。”

  袁军打包票道:“你瞧好了,我肯定把他们的老底都打探清楚。”

  士气可用也是好事,李铭笑道:“几千个村,你们两搞不定。你们主要是负责组织其他人去调查。”

  过几天就是立冬节气了,京城的气温会越来越冷,等到月中或者月底,每天的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好几度。

  那时候既不合适下乡也不合适校舍维修,现在安排人下去调查出来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最终的情况了。

  郑桐也知道其中的困难,“海洋还得帮忙,他的好些朋友,我跟袁军都不是很熟。”

  袁军补充道:“也就一起吃过两三回饭。还是一大堆人一起吃的,好多人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有些得意,张海洋眉头一挑,“我会约他们到我家,咱们和他们慢慢谈。”

  “你们放心,我那些兄弟都很热心的想要把这件事做好,他们不会让你们为难的。”

  多给钱不合适,李铭的变通方法多,“有参加的人,下乡前搞一次火锅聚餐,回来后搞一次烧烤聚餐。”

  能在好兄弟面前显摆,张海洋连忙问道:“按今天这样的标准?还是在店里吃?”

  李铭用钱向来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店里太贵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让他们自己动手。”

  “虾蟹这些没有,猪牛羊肉按今天的标准,你帮忙找个大地方。”

  很长脸的事情,张海洋笑嘻嘻道:“那就说定了,我等会就去通知他们。”

  又能放开肚皮吃两顿好的,旁边的郑桐袁军俩人傻乐得很。

  些许食材而已,李铭最不缺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不说港城,他的小世界里喂养的小猪小牛小羊早都开始出栏了。

  海鲜是太碍眼,而且好些人会过敏,不然他可以让那些人吃到怕。

  下午上班后。

  李铭先是在总厂看最新的情况简报,完事后他又到了火腿肠分厂。

  办公室的平房。

  刘红秀急急忙忙的赶回来,“李科长,您找我?”

  “五车间的烘干班组有两个女工吵了起来,我就来慢了一些。”

  李铭有些无奈的说道:“女工吵架还要你这个副主任亲自去处理,大炮打蚊子。”

  “她们的班组长呢?车间主任呢?”

  刘红秀也无奈,“她们压不住阵脚。闹矛盾的女工非要我们分厂愅委会出面评理。”

  李铭叹气道:“不是一回两回了,老这么搞不是个事。”

  “既要处理分厂的业务,还要去包干车间劳动,这又要去其他车间处理纠纷。”

  “你们天天忙到死也忙不过来。”

  本来班组长车间主任就有解决好工人之间闹矛盾的职责。

  可惜基层干部能力有限,平白无故多出来了许多工作。

  新书是直发的,没有内投。

  投的是本书这个组,上午收到拒签的消息,心里有点拔凉拔凉的。

  新书也就进入了交叉审核的阶段。

  下午峰回路转,五组的编辑捞了新书,进入‘签约’的阶段。

  现在我就把新书放出来给大家瞅瞅。

  《火红年代:四合院外的激情岁月》

  1962年的事,接近3万字了,希望看得顺眼吧。

  最后,大伙可以尝试投资小赚几百个点币。

  此致敬礼!

  (在‘作家的话’里留了链接,点那可以直达。)(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