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学院建成了
女孩子又被称为赔钱货。
十二三岁就可以嫁人生子了!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生来就是男人的附属!这是自古以来就注定好的。
在普通百姓家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愿意让女孩上学!
有钱人家,虽大多也不愿,但毕竟也不差那点钱。
限制男女成婚年龄这一条百姓们就完全无法接受了!
男子倒罢了,女子竟然要等到十六岁才可以成婚!
十六岁,这都是年纪大了的老姑娘了!错过十三四岁这个最佳年龄的都是老姑娘,更妄论到十六岁才成婚!
这也就意味着,赔钱的姑娘家还要在家里多待几年!他们还要多养她们几年!这百姓们当然不乐意了。
只是,给所有学子免去束修,学院建到村里,这一项,对他们的好处太大太大了!
这是天大的好事,所以,一时倒也没人闹起来,他们生怕闹起来了,朝廷收回免去束修这条律令了!那他们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一般人家都会生几个儿子,在当今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儿子们都可以上学了,也就意味着,将来可能就会有出息了!
这巨大的利益跟多养几年女儿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也有不少百姓们悄悄在心里打起了小心思,想着天高皇帝远,县城里的知县老爷哪里会管他们平头百姓的事,到时不送女儿去上学不就行了。
将女儿留在家里,还能多一个干活的,要是送去上那没用的学,不仅浪费了一个干活的人,还要给钱买笔墨纸砚,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至于嫁人,他们私底下嫁了人,又有谁会来管?
……
转眼又过一年,在第二年春日,大部分的学院终于建成了。
这几个月时间,可把颜婳累坏了。
在三个月前,北地那一批作坊已经建成了,在那一片的百姓们只要有劳动力的,基本都去那里上工了。
从夜幽国逃难而来的难民也得到了安顿,他们入了褚羽国国籍,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在当地上学,享受当地政策。
北地的那块居民率先赚到了第一桶金,加上这几个月以来,价格低廉的笔墨纸砚得到迅速推广,他们供孩子上学是完全不成问题了。
其他地方的作坊也快完工了,皇上下了命令,不管在哪里建作坊,都要求一定要征集当地百姓为工人。
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百姓赚到银钱,能有钱供儿女上学,以及儿女去上学后家庭的开支。
不少商人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找云间谈合作。
颜婳乐得其成,让胡方酌情处理,她并不想搞什么垄断,给别人也赚一份钱,这样才能寻的平和。
颜婳从开始研究自行车开始,就直接住到了农科院了,虽然墨甫也很忙,但他时常都会去农科院看颜婳,美其名曰,看看研究进度。
颜婳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忙,墨甫每次待一会后就会走。
农科院和京城的距离不算太远,可来回一趟也不近,颜婳也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积极,总是来看。
但腿长在他身上,她说了他几次他也不听,颜婳也就随他了。
在建造学院时,墨甫和颜婳一同成立了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内容,对以后的考试内容也做了不同程度的更改,更加明确平等了。
所有学院的院长和先生都必须要经过培训,才可以胜任。
当年,正好赶上了三年一次的科考,这次科考,诞生了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还有状元。
颜婳在教学方面毫不含糊,要求只有秀才以上的人才有资格任教,对于教师的薪资待遇等也做了调整。
中了秀才的人,任普通教师,在任教期间,亦可以继续参加科考,考上了更高一层后,任教的薪资水平也会更高。
原本出身寒门的学子们,完全是靠自费一路往上考的,这样一来,出身寒门的学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收入,还不耽误科考。
并且,皇上已经下令,往后,每年都会进行考试。
也将以往的“先生”正式更名为“教师”,学院更名为“学校”,“科考”更名为“考试。”。
只不过,鉴于以往参加过科考的人不好重新定义之后要怎么考试,所以暂时还是保留了科考,两套方式同时进行。
在往年的科考通过后的人,之后可以继续参加科考,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制度往上考,只不过科考的内容也有了不同的改变。
每年都会从最末位的科考等阶取消一个,比如开学的这一年,科考第一步的“童生”考试就取消了。而原本准备考童生的人,也可以及时的去学校上学了,之后参加学校的考试。
等到来年,“秀才”的考试就取消了,慢慢向学校转型。
可以说,这样的律令考虑到了所有人。
孩子上学也分为了各个等阶,分别取名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只不过,目前建设完成并准备开学的,只有小学。
颜婳完全是按照现代的分类,小学分为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
只不过,高中以上就不在九年义务内了,等到以后褚羽国发展起来,说不定也可以升级为十二年义务教育,甚至更高。
但在每个学校也设立了前三名的奖学金,成绩最为优异的前三名,不仅可以免去学费,还可以获得不少的奖学金!颁发律令时,每次都会特别强调,不分男女!
也就是说,只要认真念书,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为家里挣钱!
这个政策一出来,百姓们又沸腾了。
人人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这下子,就连不愿让女儿上学的人,都跃跃欲试了。
对于教育的书本也做统一印刷,颜婳本就打算在来年春天开学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做了安排。
有了成本低的纸后,印刷书本也就变得没那么难了,在开学前,颜婳将大部分的工人都调去了印刷书本,为的就是赶在开学前印刷完成,让每个学子都有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