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小花成亲
关于被于差爷算计这事,我只能受着。其实何必呢?直接开口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给。不用费劲心思地给我下马威,摆这么一道。自古民不与官斗,既然无力抗衡,还是主动投诚的好。
虱子多了不咬,账多了不愁,反正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活一天,算一天吧,遇到事情了再说,我自我安慰着。
去养殖场看看我的鸡,顺便跟秦叔秦婶说一下这一个月来,他家俩孩子的表现,让他们放心。
“大山和小山在面馆当帮工做的不错,一个在后厨帮着烧火煮面,一个在前面帮着招呼客人收拾桌子,俩人都很勤快。秦叔秦婶,家里不忙的时候,可以让大哥带你们去镇上到处转转,顺便去面馆看一看。”
秦家老两口又说了一堆感谢话,这种被人需要,被人肯定的感觉让我瞬间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让我觉得做的一切还有意义,是值得的。
路过小学堂的时候,想着这个点赵平应该快放学了,等他一会,正好一起回家。
刚到门口,就被赵竟成叫住,他一脸凝重地问:“嫂嫂,过几天我要和小花成亲了,我就想问一句,如果你还未嫁,会不会考虑我?”
这都要成亲了,还有空想这些有的没的?
我盯了他一会,说道:“如果我说,我会的,这个回答能让你释然,那你就当我是这个意思。”
看他的神情缓和下来。
我继续说道:“可这种如果又有什么意义呢?万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你可以把愿望埋在心底。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在犹豫,勇敢地去面对,坚定地朝前走,可能得到的结果未必会比你所希望的差。人这一辈子,时间太短,眨眼间就过去了。作为女人更是不易,寻常的生育,一个难产就会要了命,好好珍惜你所拥有的吧,把握住当下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小花才15岁,还是个孩子,你要好好好怜惜她。”
赵竟成深深鞠了一礼:“谢谢嫂嫂的教诲,就此别过。”
赵竟成执念太深,应该是文化观念的偏激太重。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我未嫁,觉得他这人还不错,温文尔雅,相互间又聊得来,考虑着嫁给他,但凭他那三从四德的根深蒂固,会让我自由自在地四处奔走吗?
如果我未嫁,觉得徐三公子人很不错,风度翩翩,又能挣钱,并肩战斗定能创造商业奇迹,但他会娶我为正妻吗?最多也就只是个外室。
如果我未嫁,四皇子为了更好拿捏我,利用我,将我收入帐内,甚至许我高位,但他也只是把我当做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我会开心吗?
换一种人生,生活就会更美好吗?我看未必。
存在即为合理。听着耳边小安糯糯地叫着“娘亲,娘亲”,看着二栓给我端来洗脚水,这个不能与我谈天说地,不能给予我财富权利的男人,却让我感觉到了幸福和心安。
这天晚上,我热情似火,柔情似水,一遍遍在男人耳边呢喃:“相公,嫁给你真好。”
小花成亲,这可是大事,老赵家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地。
老太太指挥着众人收拾院子,擦洗桌椅,过年都没有这么隆重过。
应该是前几日刚给大家发了工钱,这人一但有了钱,底气就足。
大哥给打了个大箱子,老太太给的嫁妆足足的,又看到我们这些添妆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大嫂送了一匹布,老四媳妇送了一个银镯子,三妮她们是直接给的钱。
老四媳妇酸酸道:“娘,小花妹妹真是好福气。以前我们成亲的时候多简单,哪有这么多的东西?”
老太太没好气地说:“以前过的是啥日子,现在是啥日子,能比吗?”
里正家和老赵家联姻,这在村里也是大事,别说里正的地位,秀才公的身份,也不用提老赵家制约着全村的豆子和鸡蛋生意,单是两户砖瓦房的强强联合,那排场也让全村都轰动了。
里正专门去镇上请来的乐班,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全村都出来看热闹。
老太太专门找来了全可人儿给小花开脸。用两条线交叉,将脸上的汗毛给绞掉,修齐鬓角,我看着都疼。绞好脸,又给脸上涂了香膏,扑了四五层粉,描眉涂嘴后穿上亲手绣的嫁衣,除了脸上的妆容我不敢苟同外,其余看着都挺好。
老太太神神秘秘地冲我招手。
“咋了,娘?需要我干啥?”
“给你妹妹说说晚上的事。”老太太压低声音说。
“晚上啥事?”我还有些懵。
“就是晚上你们房里的事。”
我们房里的事?我恍然大悟。这是让我去给小花进行婚前教育吧。可你一个当娘的都不好意思开口,我这当嫂子的就好张嘴了?
老太太努努嘴,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
我长长呼出一口气,跟小花小声说道:“晚上,洞房的时候,你就闭上眼睛,不要害怕,放松就行。”
我只能言尽如此,这事男人都是无师自通,女的就只能坦然承受了。
随着鞭炮声和鼓乐声传来,迎亲的队伍到了。赵竟成身穿大红喜服,牵着牛车过来接亲。
还是这赵家村穷,没有高头大马和八抬大轿,就这牛车都算是高配了。
小花拜别了众人,给父母磕了个头。老太太直抹眼泪,老爷子嘱咐道:“嫁过去了要好好伺候男人,孝敬公婆。”
盖好盖头,新娘子由二栓背着送上了牛车。
看着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地远去,老太太追到门口,还一直落泪。
我安慰道:“娘,小花嫁的又不远,就在咱村,一抬脚就到,一眨眼就能见着,你不用这么伤心。”
老太太说:“你懂啥?哪能一样?嫁出去了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离得再近也没用。”
算了,怪我多嘴,你要是舍不得她嫁出去,留在家里好了,估计你更闹心,更不愿意。
今儿一早,里正就派人过来拉走了两板豆腐和二十斤豆芽,据说可能全村都会到场吃酒席,得准备二十多桌。作为娘家人,我们不能过去,只能在家里也置办两桌沾沾喜气了。
次日,村里人都说:“这里正家办事,真是比族长家那次还隆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然不能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