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悲惨生活之得过且过

第215章 赵平休沐

  自从赵平走后,我这心里就空落落的,有时还不自觉地就喊出赵平的名字,等半天也没人回应,才终于想起他去镇上的书院读书了。

  吃饭睡觉时,也总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在书院适应不适应,有没有受欺负。之前还安慰钱夫人,孩子长大要舍得放手,现在却患得患失。真是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啊。

  大人的思念还可以掩藏,孩子的情绪却不好控制。

  小安每天晚上都吵着要他的赵平哥哥,我身子不便,又不能将他抱到我屋子来睡,只能麻烦田征充当哥哥的角色,每晚哄他入眠。

  田征还跟我说:“小安说梦话,都叫着他的赵平哥哥呢。”

  好不容易熬过去十天,终于等到赵平要休沐的日子。

  一大早,老爷子便嘱咐赵顺,送完货赶紧去书院接人。老太太则是让二栓杀只鸡,中午给他大孙子好好补补。

  老四媳妇还不平衡道:“娘,你可得一碗水端平啊,等回头小宝去镇上读书了,你也可得给杀只鸡吃。”

  “行,等回头他考上了再说吧。”

  吃完早饭,老爷子早早就去了村口等着,老太太就开始指挥云朵她们准备午饭,不但有肉还有蛋,赵平这一回来,老赵家的伙食层层上涨,怪不得老四媳妇看着泛酸呢,以前这待遇只有赵小四有。

  上午陈师傅一如往常地拘着小安他们练功,要不孩子们早就按耐不住,全都跑出去了。

  老太太时不时地往院外瞅,等终于看到马车后,眉开眼笑道:“我大孙子终于回来了。云朵,快,给倒口水过来,坐这么长时间的马车,我大孙子肯定渴了。”

  我心说,老太太你过了啊,只不过从镇上回来,怎么就坐那么长时间的马车了?

  赵平跳下马车,规规矩矩给众人行了礼,又问了好,一板一眼很有学子的风范。

  大家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回应着:“好,好。”

  老太太问:“铁蛋啊,这几天在书院里吃的怎么样,睡得好不好?”

  “奶,我在书院吃的也好,睡的也好,一切都好。”

  “都好就行,那你赶紧去洗漱洗漱休息会,等着中午吃好饭,奶奶给你杀了只鸡。”

  “行,那我跟爹娘回东跨院了。”

  赵平扶着我,关心道:“娘,这几天你身子怎么样,还难受不,睡得好不好?”

  “你这口气听起来怎么跟你奶似的?我都好,不用太挂念,家里有你爹照看着,又有这么多人帮着做事,反而是你,一个人在外面求学,照顾好自己才行。你想休息一会还是去跟陈师傅他们练拳。”

  “我去练拳吧,这么多天没人指导了,肯定被田征他们落下了。”

  “好,那你先换身衣服去吧,他们看到你肯定很开心。”

  老太太埋怨我:“孩子刚回来,就让他去跟着练拳,也不说让他歇会?”

  “娘,你可是冤枉我了,可不是我叫他去的,是赵平自己说怕落后太多,得抓紧时间补上。”

  吃饭时,老太太将一大半的鸡肉都放在了男桌上,老爷子还一直给赵平加菜:“快吃吧,你奶特意给你做的。”

  赵平不是个吃独食的性子,给大家分了分后,自己才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番操作让老太太看了直夸她大孙子真是乖巧懂事。

  有儿初长成,为娘甚是欣慰啊。

  赵平一回来,小安就如同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哥身后,他哥干嘛,他也干嘛。

  还学着他哥做功课的样子,假模假样地看书写字,坐的也端端正正,连小宝喊他出去玩都不去。

  我笑着点点小家伙的额头:“之前可没见过你这么积极主动学习啊?这哥哥回来了,就是不一样。未来的状元郎们,休息会吧,为娘给你们冲了山楂水,喝点补补能量。”

  我边递给赵平茶杯,边问:“学院的功课难不?还跟得上吧?平时都学些什么啊?”

  “还行,有些内容我在小学堂也学过。平时上午是四书五经,下午是论策,或是数学,还有画画和弹琴。”

  “有体育课吗,就是运动方面的活动?”

  “有,先生有时让我们跑步或是蹴鞠。”

  “镇上的书院确实不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呢?确实比咱村里的小学堂好。”

  “娘,不过有时我对先生的论调有疑问?”

  “比方说?”

  “比方说君子远庖厨这话,先生就比较推崇,可我爹没少进厨房帮你干活,难道我爹就不是君子吗?”

  我咳咳两下,差点没让吐沫呛住:“那铁定是你们先生没将这话的背景本意给你们讲清楚。其实这话是孟子施行仁政的思想,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远离厨房。你明白了吗?君子远庖厨是因为不舍得杀生,于心不忍,重仁德才远离厨房的,并不是男人下了厨房就不是君子,就没出息了。相反,男人如果下厨做饭,是不是可以减轻他妻子母亲的负担,称得上良婿孝子呢?”

  “娘,我明白了,我感觉你比我们先生还厉害。”

  “我可不比你们先生厉害,只不过恰巧看到过这方面的书籍,记得这些话罢了。做学问不能人云亦云,断章取义,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明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娘相信,我们赵平这么聪明,通过学习,以后肯定会比你娘甚至你们先生都厉害呢。”

  “可是娘,雅菊斋的学子们,年龄都跟我爹差不多,甚至有的比我爹的岁数还大,他们也读了好多书,甚至都滚瓜烂熟了,可为什么却连个秀才也考不中?”

  “读书只是基础,可科举不是背会几本书就能考中的,还得深知其意灵活运用,尤其是人才的选拔,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不是简简单单靠书本上的内容。而且,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适合走科举这条路,尤其是那些几十岁了还没有功成名就的,在我看来,就没有必要在坚持下去了。赵平你要记得,一味地奋志科名,屡考不中那是不可取的,条条大路通京城,行行出状元,不一定非要靠读书才能光耀门楣。你想想如果大家都去读书了,那谁来种地,谁来生产,谁又能保卫国家。我认为,行业不分贵贱,职位也只有高低之分,但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都是被人所敬仰的。”

  赵平如释重负地深呼了口气:“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娘,如今我是体会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今日所说的话。”

  相聚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一早,又让顺子将赵平送去了镇上,不过当分别成了习惯后,就没有那么难受了,一切成了自然。

  不是我变得坚强了,而是我相信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当心中充满期待后,相聚才会变得更加喜悦,也会更懂得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