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本宫贤良淑德

第二百七十章 上学读书4

本宫贤良淑德 兔子的刀 2763 2024-02-27 22:15

  大约春季过半,巫家书院建成了三种小号舍,试验了一下,说不上哪里对不对,总之士子们觉得新鲜,似乎也有那么点效果。

  具体怎么样,要看明年的会试了。

  这里告一段落,巫太太就得了空,算算日子,再不进城天就要热起来了,巫山长和巫太太于是带着年纪比较大的两个孙子孙女往王府作客。

  巫明丽在邀请帖里顺便提了一句由巫山长办柳家书院一事,巫太太没说可不可,只说见面再详谈。

  巫明丽估摸这是愿意,便将于鸾也请了过来一起商议。

  巫山长和巫太太带的人多,王府里近日也多有孩童笑语。廿五长大了,有了几个小伙伴,乳母的孩子,还有陈式的儿子小女儿,一群娃儿关系极为亲厚。

  花枝儿那边亲戚没了,姨表兄弟都从巫家算起,花枝儿与锦娘等接走了两个孩子,留下巫明丽四人详谈书院的事儿。

  开一个小书院,塾师是足够的。巫小弟还在江南寻摸教授,已经打发了两个上京来,现在去信,还能让他多送几个。巫明丽招揽的没考上进士的举子,收拢的两三个在争斗中落败的老实孩子,都在京城羁留,他们或半教半学,或挂名在书院当客卿,可以派过来小书院教书。

  特别是去年到今年收拢的那几个暂时蛰伏的年富力强的黜落官员,那是正经八百进士出身,只是吃了党争的连带暂时陷入低谷而已,又经田趁月详细揣摩过人品,看才学能力人品和官场洞见,个个都不差。

  不缺人不缺钱,巫山长只关心一条,这个书院是不是真的由塾师说了算。

  读不下书只会捣乱的娃儿,是真的要挨打的,柳国公舍得吗?若是舍不得,这学书院不开也罢。

  于鸾笑道:“义父不必担心,既然派了赋闲的官员前来督学,家公家婆必不敢有所怨言。女儿再请皇后站一站,就是奉旨打手板,谁能说不是?”

  巫山长不言语,就去看巫太太。

  巫太太则更考虑控制权稳不稳。

  俗话说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万事只要办得顺利,有的是人来摘桃子,不论觊觎小鸾和柳家书院的关系,还是觊觎巫家和柳家的关系,想踹掉其中一方,似乎都不是难事。

  巫明丽道:“如果起书院的事有这么简单,则柳家那么多年,也不至于连一个能走通读书科举国子监的媳妇都娶不回来。他家有好几个女儿也算是嫁到了清流家,竟说不上一句话。怕只怕里应外合,外面的迎合,里面的被人当枪使,那才危险。”

  于鸾回说:“别家没有皇后娘娘在背后站着,恐怕拿不住家公家婆和兄嫂。”

  于鸾都说得含蓄了,柳家最大的问题是天赋不足且溺爱子女,于鸾手握经济大权,再有皇后的许可,才能弹压住人。换个人来试试?真当那几位看到儿子擦破油皮都要哭天喊地的奶奶是好惹的?

  而且外面的书院必不能成事,他们一个个眼高于顶,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遇上那几位惯会给儿子弟弟打掩护的奶奶,能教出什么?

  巫家书院虽然声名不显,在因材施教方面还不错,于鸾在巫家住了小一年,亲眼看着书院授课,亲自体会过巫太太教书。

  小鸾认认真真望着巫太太,满眼孺慕:“干娘,若说教书育人,有教无类,除了干娘,我再想不出第二个人来。干娘不以我粗苯,不以诸婢子低贱,有学的心,就有教的义。像那般顽劣的幼童,别的夫子见了,或碍于父母权贵违心夸赞,或鄙夷其不知书而不屑往来,不得成事。纵然一时半会儿,被人截去了,终究还得回到干娘手上。”

  巫太太便笑道:“姑娘这话说的,我不答应都不行了。”又叹道,“你们都是聪明孩子,叫你们读书,算不得有教无类,是以我昏昏使你昭昭。若是办不成事,姑娘莫失望。”

  于鸾忙起身与干娘长揖到底,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巫山长又着人从带来的众多节礼中挑出地瓜,地瓜撞在一个大红漆箱子里,沉沉的几十斤,都系着红绳。

  巫明丽拣点过了,拿两个叫小厨房蒸熟切丁佐牛乳茶吃,再问她爹收成如何,她爹说:“不高。但是好在它不挑地方。种不得禾黍稷麦的地方,也能种这个,净增啊,好在这儿。难怪你说不该种在地里。”

  巫明丽点头,叫存起来,预备今年千秋节作寿礼献上去。

  又问拉拢过去的几个士子如何,又问巫小弟回信的诸事如何安排,家里都一一说了。

  巫明丽和母亲要走了黄二丫,等她在巫家稍微休息一阵,学些谈吐礼数,再送来王府。

  巫明丽的作坊,早已备下了屋舍,提前定下了农户和商人的棉毛,只等招工。

  等作坊传到京城,再布局,就晚了。她先手,把这一行的头一个占住,后面就是她说了算,这就是先发优势。

  比起真正靠作坊为生,在商场厮杀的缺乏根基的人,皇家这个身份就是可以降维打击。

  巫明丽拿出“帝后垂问积善积德”八个字,能压垮那些效仿江南作坊往死里压榨女工的东家。

  最好是今年就能把作坊开起来,她正缺黄二丫这样被江南成熟作坊磨了几年,很知道如何架构作坊的熟工,可巧,巫小弟一时善良,就补上了。

  巫明丽写信回去,让小弟再多搜罗些。要选心底好的熟练工,别看人家吃苦就同情着收来了。很多人苦尽甘来后想的不是让深陷苦海的同伴逃出生天,而是返过去变成欺负同伴的人,他们想着“我的苦不能白吃”“凭什么我苦得不能活命他们却生来享福”。她弟弟心眼儿少了些,万一选中这样的人救下来,叫她们主持作坊,不过是走黄二丫的老路。

  巫太太记下了女儿的要求,回家后,让人重新收拾了一间屋子,预备好好培养黄二丫母女俩。

  女儿准备开作坊的地方,巫太太知道,感觉一两个人看不住那么大的作坊,巫太太又从巫家的佃户和家仆的女儿中选人,又寻得两个姑娘做帮手,只等黄二丫到了,调养一阵,立刻送去太平里。

  这期间,小鸾进宫,和皇后说好了书院一事。

  皇后深知哥嫂从父母祖父母辈儿继承的溺爱孩子的一套短视,容易被小孩儿们骗不说,知道被骗了还帮着隐瞒,确实该隔绝他们,不叫打扰子孙们读书。

  皇后满口答应,将起书院一事放在谕令里,由椒房殿总管亲自跑了一趟传话。

  小鸾拉上皇后这面大旗,且有国公府一直以来要走读书清流之路的倾向,要办家里孩子们读书的事儿,阖府上下无人不服。

  果然,正如巫明丽所料。第一次,小鸾说在外面做书院,国公府不太乐意,即便是让柳家娃儿们单独居于一处,柳国公夫妻仍然多有顾虑,唯恐孩子们在外面受委屈。

  小鸾于是再提出“找我干娘和姐姐求了又求,方允我折中”,将国公府现在的“家塾”所在之西南角院隔出,交给巫家单辟一个柳家书院,国公府就都觉得比出去读书的好,那就这么办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