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本宫贤良淑德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上学读书6

本宫贤良淑德 兔子的刀 3128 2024-08-11 09:15

  一般书院考较学生,都是在学生递上名帖后。

  取学生先看名帖,第一看他之前考秀才乃至举人是在哪个地方,名次如何,第二看给他作保推荐的文士名气如何眼光如何。

  这些都过了,再考学生经义和文章,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写一篇投石问路的文字交上来,往往有人还会带一首干谒诗表达期许。

  书院的夫子或教授,看文章写得合眼,或者小有亮眼之处,同意他面谒,这时候才是真正的考较。

  考他读了多少书,能不能融会贯通,能不能随机应变……

  显然这个流程不能用在柳家书院,因为报名的学生,一项都不达标。

  柳家现在适龄的男子,连一个秀才都没有。

  于鸾分发文章时,顺便问了一下他们考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发现,连童子试都只有三个人考过了。

  简进拿着新增四十六人当前功名和读书进度的名单,手微微颤抖。

  特别是其中必定收入书院的四个本支娃儿,他们甚至都没考过童试。整个四十六人里,年纪最大的十五岁,自述只背完了《论语》和《孟子》,并且是囫囵个背的,不是名家注解版,不是大儒解读版,就是能抓到一本书背完罢了。

  简进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即便是他自己的崽,也是夫人先给他们发蒙,他接手孩子读书时,至少也是从经义开始。

  现在的这些学生,他们真的发蒙了吗?

  简进忽然明白了,巫山长为什么一定要把郎云清塞进来,因为郎云清教蒙学是一流的。

  巫家书院里有好些学生带着妻子来求学,他们的孩子发蒙,都找郎云清。就连简进都打算把最小的孩子塞给郎云清教蒙学。

  说不上郎云清好在哪,反正孩子们在郎云清手上,发蒙特别顺利,才识增长而灵气天赋不减少。

  所以,巫老兄早就料到奉德公府是这德性?他现在辞职还来得及吗?

  简进心疼书院的学生们抄的文章,那都是秀才举人乃至准进士的笔墨,就给这么一帮草包糟蹋了!

  简进对着名单嗟吁不已时,于鸾分完了文章,恰逢天气渐好,柳辛能出门走走了,夫妻俩便一起到信王府拜访,看看园子,和巫明丽汇报这段这段时间的进度。

  茶过两口,于鸾说道:“果然姐姐所料不差,我原说有二十个学生都算多了,如今看下来,不是这里的亲戚就是那里的亲戚,怕要取中四十个才行。我看着这些大奶奶二奶奶三嫂嫂四婶婶,三求四告,到处讨情,连我婆婆都不好一口回绝了。她们带着来的孩子,都不省心,只怕未来还有的掰扯。还好已经先立下了规矩,小书院的事,就算是我,也不能有所干预,将来或可阻拦三分。”

  她想起前儿有个什么辰二奶奶哭天喊地地告状说自家儿子作了一篇注释,偏被隔壁环儿媳妇偷偷看去教给哥哥了,一定要于鸾做主,将环儿媳妇的哥哥以作弊论处,那边环儿媳妇又说,辰二奶奶的儿子抄的也是隔壁鸣哥儿给敬哥儿代笔的读书笔记,感觉脑子里嗡嗡的,几根筋又在吭吭乱跳。

  于鸾盖上茶盏盖儿,问道:“姐姐家里人口简单,干娘家也再没有这样的事,姐姐如何就知道了,早做了打算?”

  巫明丽笑笑:“我家是简单,你干娘的外祖母家可不是。那家落败前,就和奉德公府一模一样,男人们不思进取,只会吃酒贪花;家塾里乌烟瘴气,学业荒废;太太们心疼子孙,纵容溺爱,且视师父如仇雠。上一代没了爵位,这一代不行,下一代还不行,偌大的家业一天就倒了个干净。那之后,我外祖父特意叮嘱我母亲,女儿的教养一定要和男子一样。读书从来都不只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让自己高兴。”

  小鸾若有所思:“若非姐姐和干娘教我,我也想不到给国公府起书院。可知林太爷说的对。相公”她看向丈夫,她的丈夫面带微笑,一直沉默地听着她们姊妹说话,“咱们家几位姑娘,也得像我干娘和姐姐一样认真读书。只认得字儿,还不算好。”

  柳辛当然都听她的。

  柳家主支,也就是国公府里头住着六个足岁而未许人的姑娘,姊妹四个,侄女儿两个,都刚刚读了千字文,认得字罢了。

  既然于鸾要让她们去读书,国公夫人和大奶奶二奶奶,就让她们去。

  三房才成婚,尚未有孩子。苏三奶奶看着大房二房给女儿收拾读书的东西挑选陪读的丫鬟,心里说不上的羡慕。

  柳三大约是个傻的,以为媳妇是羡慕别人送闺女读书,说:“咱们也生一个,生下来就有个位置,过几年就送进去了。”

  苏三奶奶直想翻他一个白眼。

  她是在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蹦出来的女儿羡慕吗?她是为自己啊!她也想读书啊!

  她现在手上有闲钱,常买书看,只是自己闭门造车,有太多造不明白的地方,连句读也不甚清楚。她丈夫也不读书,讲不明白,她就只能向小鸾请教。次数多了,她也怕麻烦人,只能数着日子,隔三差五的拿着书过去老四家的上房里。

  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

  苏三奶奶不想被人嘲笑,读不明白的地方,只敢找小鸾,在别人跟前只敢不懂装懂,可小鸾敢说。小鸾若不懂,她就直接告诉苏三奶奶,等她出去找姐姐干娘请教;

  她们妯娌几个平日里闲聊抹牌,于鸾说话就是和她们三个完全不同,不论强调语气,或旁征博引,她们仨只有仰望的份儿;

  外面有时候传来谣言或者什么神奇的故事,于鸾一听就知道有假;

  家里有事要做决断,于鸾敢提意见,不论这意见最后采用不采用,她敢提,国公认真听,还给皇后说,她就是不一样。

  苏三奶奶也想这样谈吐合宜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苏三奶奶今年年底才要满二十岁,听说书院收学生,男子收到上限就是二十岁,心里更加酸涩。她若是男子,哪怕娘家不给她读书,到了这家,也能拼一拼,到底她是没那个命。

  好几次,和小鸾遇见了,她装作不经意地问,书院那边怎么样了?

  小鸾就说如何如何,人太多了,夫子准备文章做考验,文章已经发下去了,这几天大哥家的孩子正在读,等等。

  苏三奶奶问多了,小鸾把备份的文章给她一份,苏三奶奶如获至宝地拿回去,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

  文章是标准的制式科举文章,题目是“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切题小,论点也小,这是一个难度相当于乡试题的题目。

  单看这段话,仿佛就是在说君辱臣死那一套,但是,读书的人要看到这段话出自三国曹魏时期高堂隆斥责督军不尊敬太守,因此要想被评为中品,至少要点出这段背景,而要想被评为上品,还得联系近两年的国事往来。

  这篇例文是巫家书院评的一品。其实单说议论,说什么直出鞭辟入里,这篇都不是特别出色。巫家书院至少有四篇文章,在畅快淋漓方面比这篇例文出色。

  这一篇赢在行文极为扎实:作者对几十个版本的记录历史背景及相似的历史情况积累颇深,读来有厚重之感;给出论点非常稳重,对论点的引申言之有物,并有教化作用;全篇文字简洁明快,端正平直。

  它的突出特色“不出错”,不管考官有什么喜好,这篇文章都能评到上品。

  求及第不求名次,这是巫家的策略,所以他们偏好这样“端庄”的文章。

  苏三奶奶不知道它好在哪,她只感觉读书真好,小小的一句话,他们都知道有那么多先贤曾经说过,注释过,评价过,他们顺着先贤走出来的路往前走,而她们呢?她们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转。

  (补充说明:练习题一般也是要和正式科举一样从四书五经里找,但是我随手从书架抽的,抽到哪句是哪句,刚好四书五经不在架子上。so。)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