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鸾彻底控制国公府之后,经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三叔娶媳妇,娶的还是那个连公主都看不上的李淑人的女儿。
还好,不是李淑人亲生的。
不好,是苏家按照淑女的标准养出来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傻白甜小姐,不过背了三从四德,学了《女书》《女诫》,别的一概不知。
从小到大,她的活动范围甚至没超过自己的小院子约莫二分地大小的那么一个宅子,日常所见,只有姊妹父母和贴身的几个奴婢。
而她会被嫁进柳家这种李淑人看不上的外戚家,纯粹是因为国公府给钱多。
国公府受皇后的教诲,想从文入仕,很需要找个清流亲家,娶一个读书人家的儿媳,给家族注入一些读书的血脉,如果能教一教小辈,那就更好了。
为此他们下了血本,大定彩礼花费几万两不止。
若非李淑人要为儿子“幼苏”娶京城第一书院山长的女儿,怕落了面子,根本不会把庶女许给柳家清流嫁外戚,简直跌份儿。
后来“幼苏”病逝,苏家可不会退钱,那钱李淑人拿着求神拜佛求医问药,指望自己再生一个呢。
国公府送出去金山银海,收回来苏小姐的嫁妆只是一些市井之物。
国公府不嫌弃嫁妆少,只是失望于苏小姐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伶牙俐齿,更不知道读书人家到底怎么教孩子。
苏小姐回门这天,李淑人和苏方晴只喝了两口茶,就把“两个俗物”送了出去,半个字都没提让柳家的子弟附学或者收为徒的意思。
柳国公也只能叹息,自家可能真的没有读书的缘分。
苏小姐刚进门时,想要强,想试着跳出窠臼,可她发现,自己在那个小天地憋了太久,久到不知如何面对丈夫,更不知如何管家。
她所知的夫妻,严守规矩,行动守礼,每天每时每刻做什么都固定了的,丈夫出门则送,丈夫回家则迎,对公婆晨昏定省,侍奉起居……
可书上也好家里也好,都没教过她,如果丈夫不出门,在家玩耍,她该怎么陪。
下棋双陆,不会;弹琴吟咏,不会;聊天说笑,还是不会。
夫妻两个人往往坐着一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她想管家,弟妹把三房的账本单子拿给她,还教她怎么看,教了好几天,她仍做不到弟妹那样,一个眨眼就理清一笔账上下前后的关联。
裁衣服的钱就是裁衣服的钱,她想不到和人口多少布匹数量针线尺刀有什么关系。
她努力学算账,渐渐娴熟于算术,可是管家的核心并不是算账,而是开支。
于鸾每天只知道府里各处运行得如何,主要操办是一家子来往交际,以及领支使用。
意思是她要决定每天办哪哪哪几件事,但花钱的数量并不会这么快算总数,只能自己成算。
管得精细的主母如小鸾,听一耳朵就记下了,这个月花销多少增减,每天都在她心里变化。而大多数主母,每个月才叫账房算总支一次,每年才有那么几次收支核算。有些糊里糊涂的人家,连这个每年一次的核算都没有,就比如小鸾嫁进来之前的柳家。
苏小姐要了两天强,把自己熬得唇舌枯焦,甩手不干了。
鸾姑娘擅长,让鸾姑娘干了吧,反正叔叔嫂嫂们都说鸾姑娘不亏待人。
有这个时间,她不如学学怎么和丈夫相处。女人这一辈子,不就是相夫教子吗!没人说她非得主持中馈啊!她也可以友善妯娌,赡养老人,照顾晚辈。
她做得一手好羹汤,被小鸾发掘这个长处后,隔三差五下厨弄一回,或是教厨里人做膳食,便能得到公婆叔嫂时时夸奖。
渐渐地,苏小姐就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只是苏小姐难免怀疑,为什么夫家的世界,和书上说的父母教的不一样。
她第一次穿上了京里流行的燕居服,一种微微透肉的杭罗小褂,她选了水碧色轻薄的褂子,透出胳膊上箍着的各色臂钏,就连抱腹背心的颜色都能看得分明。
她心中十分忐忑,这是多么出格的打扮,还在闺中时,哪怕盛夏暑热,她也要穿的齐全。有个嫂嫂不过是将膀子露出一截,就被婆婆指责不检点。
而这里的丈夫和嫂嫂弟妹都说夏天穿凉快就行,还夸她穿这个褂子好看,颜色衬她。
苏小姐跟着婆婆嫂嫂弟妹走动,偷偷观察京里的其他女子如何交际,慢慢地学习模仿,结交自己的朋友。
小鸾还教她,带上自家的点心果子参加别人的聚会,女眷聚会就那么几样,听戏拜佛,谁还不吃个果子助兴?苏小姐既然擅长烹调,那就用食物加入交际圈。
再后来,信王府的食肆讨了苏小姐的方子,将点心果子的分润与苏小姐三成,苏小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私房钱。
虽然不多,却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掌握自己的钱,不是等别人给钱,不是找别人要钱,就是她自己的钱,她花得理直气壮,打钗环首饰,裁新衫新裙,随心所欲。
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时小鸾刚帮着操持完三叔的婚礼,等苏小姐回门后,小鸾得了闲,往信王府来走动,闲聊中提到苏小姐说也想管家,小鸾就把三房一房之内的事都交了出去。
苏小姐不会看账单,小鸾手把手地教她看;苏小姐不知道一房里有什么事要安排,小鸾让她跟着自己学。
不过怕是没什么用处。
小鸾感觉苏小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巫明丽感慨说:“倒也不是什么好天赋,一家子多少事压着,劳心劳力罢了。”
小鸾深以为然:“拿姐姐的话来说,人总要有个事业做,哪怕只爱抹牌也使得。先看着吧,万一就喜欢管事儿呢?说道这个,三嫂确有一个长处。她家总说女子要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因而于调鼎之术,别有钻研。今儿出门前她打发人送来的云片糕,我还没尝,顺手带了来给姐姐也试试。”
苏小姐的点心方子很老派,是常见云片糕茯苓饼炸酥鲍之类,这次小鸾带来的就是云片糕。
巫明丽不大爱吃这类点心,礼貌性地拿了一片,一口下去,就感觉和市面上常见的不一样。
小鸾注意着姐姐的表情,见状,笑道:“我看过三嫂做点心,备料是底下人备的,做也是厨娘做的,三嫂盯着不出错。她家方子好呢。”
小鸾点到为止,多余的没再提,下叙主要是说那府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