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本宫贤良淑德

第一百五十七章 要钱,要钱,要钱!

本宫贤良淑德 兔子的刀 2722 2024-02-27 22:15

  按制,李琚能养下十几个侍卫,不计数的杂役。不过杂役太多,难免被人怀疑拥兵自重,且王府的收入也撑不住花销,所以京里其他人家,杂役大约也就是一二百之数。

  考虑到信王府有个“贤惠”的王妃,未来妾室子女数量应该会很多,这个上限可能还要高一些,当前,巫明丽是按二百数要的人。

  李琚的俸禄当然不够用的,就得多想点办法来钱。

  这天皇帝陛下召见李琚,看看儿子最近怎么样,也揣摩揣摩接下来给儿子派什么差事,他的话刚说完了,习惯性问问夫妻俩过得如何,就引得他们夫妻俩一起哭穷。

  他俩一个真哭一个假哭,看着倒是都很真切,皇帝陛下想到李琚小小年纪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大手一挥,着内务司再给信王看两个庄子两个铺子。

  巫明丽就眼巴巴地求:“于青将军家附近那块地方,有四个合院两处杂院,媳妇儿也想要……”

  当时皇帝陛下就很震惊,一向只有他给,哪有人主动要的。

  巫明丽顺势就说起了自己的两个未来计划,想开个钱庄,想搞个织工作坊,还得请陛下设个巡防司的驻点在附近才好等等。

  皇帝陛下思考片刻,没说准不准,只说再看看。

  李琚无条件帮媳妇说话:“爹,就一块地方,还和我师父在一块儿,就给我们吧。那地方我去过,人多手杂极了,连于师父家都遭了几次贼盗,趁机治理了,也算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皇帝弯下腰来猛敲李琚脑袋:“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说的简单,那是一块地皮的事儿?再回去学学!”

  训完儿子,皇帝陛下说:“你们征召了韩胜子,就让他和田趁月写个条陈来,说得有道理,就按你们说的办。没道理,那就此事作罢。那块地方,我从內帑出钱买了,若事能成,按十六媳妇说的办,若不成,给十六儿的女儿们陪嫁。”

  巫明丽本就没指望三言两语能攒起那么大的事业,她的核心目的也就是上这个条陈,皇帝陛下愿意看奏章就好。

  皇帝陛下的话,至少是把于青家附近的安全问题解决了。

  巫明丽趁机又说:“那地方人多口杂,六个院落,八九十间屋舍,住了三五百人,只怕也有盘根错节的地头蛇为虎作伥。媳妇的想法,还要借内务司的手,把现在租住的人处理掉才行。良善者,便由殿下和媳妇儿掏钱另行安置,若有学子,也可送去书院附学。其中藏贼引奸引盗的,休怪城防司和京兆尹无情了。”

  皇帝陛下道:“此事可。你刚才说那地方住了多少户来着?三五百?”

  得到李琚肯定的答复后,皇帝陛下思忖片刻,道:“便叫城防司派人,拿着缉捕文书跟着去,定有不少收获。”

  意思是那里只怕不是引奸引盗,而是就有奸贼强盗,以前是小打小脑,收拾起来麻烦,现在索性连根拔起得了。

  巫明丽高高兴兴地拿着皇帝陛下的口谕批条,找到内务司,要求他们出人出力把那四个合院和两个跨院都买了,另外要求原住的人全部搬走。

  时间计划是九月十月先搞清楚那里住的究竟是什么人,十一月里去买地皮,明年春末收回来,中间隔着五六个月,足够让他们另寻安家之处。

  巫明丽大约猜测,那里头住着的人可能有小商小贩寒门学子进京谋差的底层胥吏乃至官员家属……以及大量的街头混汉。

  即便没有于青家人在那住不下去的事儿,巫明丽早晚也要把那里收拾出来的,那里离信王府实在太近。

  就连皇宫这么戒备森严的地方,都时常被人闯入,何况信王府?信王府女眷众多,北面有个少人居住的马场,巫明丽还打算起个戏班子,李琚若不在京里,巫明丽可不觉得信王府有多么多么的安全。那附近再放那么一个连于将军的名声都镇不住的贼窝,岂不是寝食难安。

  巫明丽从信王府的公账上支了一笔,准备作安顿那些租住户之用。接着她写了信给巫家送去,告诉于家老太太和太太知道,若无意外,于家附近的地方是她买了,等安顿好了那里的人,便接她们回来,到时候请她们来王府玩耍等等。

  料理了这桩子事,韩胜子终于入宫觐见了。

  照例是李琚出面,并设宴接待。很快,韩胜子聊天就把他聊得生不如死满脸呆滞地神游天外去了。

  巫明丽和韩胜子之前书信往来已经围绕税收粮食人口田亩白银通货打了八百个来回,这次算是对之前的所有搁置处争议处矛盾处做个最后的结束。

  李琚以为的“税”是“苛政猛于虎也”“十五税一”顶了天到“宽徭薄赋”,行仁德之政,牧良善之民。

  而巫明丽和韩胜子的“税”,劈头第一句“贵戚豪强,隐田漏税”,第二句“赋役不均,累级盘剥”,第三句“税粮入府不足五成,收则有三倍之余。富者贪阡陌之巨,贫者积百岁之役”。

  李琚直接歇菜。

  巫明丽一开始还频频在关节上提醒他仔细听,后来看他实在是志不在此,便没再提醒。

  韩胜子未来要主持的税赋改革,方向是对的,巫明丽要做的是支持他,并且要让他多去民间走走看看,以防整出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反而害了百姓。

  韩胜子欣然接受,他也知道自己最大的毛病是不接田地,若非巫明丽征召他,他接下来是打算去外地游学,在西北东北江南巴蜀四地各搞一块地,当个农民,种几年稻麦。

  巫明丽忍不住为韩胜子鼓了鼓掌:“先生志在高远。”

  韩胜子被夸得不好意思了:“王妃殿下屡屡相劝,小臣方知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了。”

  “纵然我不说,先生自己也会想明白的。咱们的一句文稿,落在凡人身上,都是几百年的债呀。先生是仁爱的人,自然会想到这里。”

  巫明丽非是随便说说,未来韩胜子辗转各地为地方官,县令六曹州判,什么没做过?保不齐就在哪里偷偷弄了块地种着,这才有了后来的税法革新。

  韩胜子脸上发红,举手示意告饶。

  税粮赋役只是个开端,信王暂时没有进户部历事的打算,韩胜子当然也还没有机会真的大显身手。

  巫明丽和他要谈的正事是钱庄,以及由钱庄一事衍生出来的江南白银流入新式作坊,乃至海贸。本朝并不禁海贸,琼州那边的地瓜,就是海贸商队输入的,不过也不太提这个。

  韩胜子本来也没想到这头,直到巫明丽回信说,今年至少北方的粮食并没有减产歉收,各地也没有突发的隐匿粮食的事件,她认为是白银多了导致粮食贵了。

  韩胜子才突然悟出了白银流通的道理,继而认认真真考虑起江南的情况。

  不过可惜的是,韩胜子也没有江南的人脉,打听不到详细。

  他决定去江南实地看看,巫明丽亦十分赞同:“想做钱庄,就必须搞清楚那些手里有钱的人家究竟怎么想,那些流入大雍的白银,到底从何而来。道听途说,终不如眼见为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