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师侄相认
姬昌当即传旨:“士卒暂在林外驻扎,不必声扬,恐惊动贤士”,随即,姬昌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来,只见子牙背坐溪边。
当即,姬昌悄悄地来到这里,立于姜子牙之后,姜子牙明知姬昌驾临,故作歌曰:西风走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
随后。姜子牙回头,看见文王,忙弃竿于一旁,躬身道:“子民不知文王驾临,有失迎候。望贤王恕尚之罪!”
姬昌赶忙将其扶住,对其一拜,道:“久慕先生大名,前次心不诚,未能见到先生颜面,今特斋戒,来此拜谒,得睹先生尊颜,实姬昌之幸!”
随后,姬昌笑着,携姜子牙到茅舍之中,道:“久仰高明,未得相见,今得以目睹尊荣,聆听教诲,实乃姬昌三生之幸”。
姜子牙道:“姜尚老朽不堪,非是贤才,不堪大用,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承蒙贤王亲临,姜尚诚惶诚恐!”
散宜生在一旁说道:
“先生不必过谦,吾等君臣沐浴虔诚,特来请先生出山,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当今天子,远贤近佞,荒淫酒色,残虐生民,诸侯变乱,民不聊生,吾主昼夜苦恼,夜不能寐,久慕先生大德,隐居溪岩,特来拜访,先生若是不弃,出山辅佐主公,则是主公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姜子牙再三谦虚推辞不过,就顺水推舟应了此事,众君臣均喜笑颜开!
话说姬昌请得姜子牙出山,进了西岐,万民争看,无不欣喜,姜子牙来到宫中,姬昌升殿,册封姜子牙为右丞相,姜子牙立马谢恩,随后,偏殿设宴,百官相贺对饮。
次日,西岐开始起造相府,姜子牙一步登天,从一介布衣,荣升西岐右相。
姜子牙有大才,姜子牙曾自玉虚宫学道四十年,虽无缘成就天仙大道,却也已是地仙之身,他入西歧之时已八十有余,可精力不衰,更从广成子处习得修政治军之略。
那广成子当年曾助黄帝一统天下,虽是修道炼气之辈,耳闻目睹倒也懂得不少杂学。
姜子牙尽得其传,加之他命中有富贵之数,要助西歧取商而代之,故而学这些杂学倒是得心应手,四十年研习,又在朝歌为官七八载积累许多经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广成子已经万万比他不上。
话说陈九公在督造灵台之后,气运大增,修行有所感悟,只好趁此良机寻求更进一步。
陈九公不担心姜子牙不能从朝歌脱身而出,他还特意用周易推算过,知道姜子牙已经到了西岐,估计武王伐纣就快拉开序幕了。
陈九公再次出关已是姜子牙拜相几个月之后了,这次闭关,收获匪浅,火之大道玄奥圆满无缺,紧接着借着这次灵感频生,陈九公继续凭借玄元控水旗领悟水之大道,有这等极品先天灵宝当做教科书,陈九公短时间内水之玄奥也领悟到了三成。
而这几个月以来,姜子牙全权掌管西岐事务,与众文武暗治军,明修政,不过数月就理顺西岐军政,西岐实力大涨,为天下诸王侯之雄。
文王姬昌对姜子牙更加信任,高兴之下,就连姜子牙的义兄宋异人都封为下大夫。
这一日早朝,师侄二人在朝堂上相见,虽然陈九公和姜子牙当时是同时拜入阐教的,但奈何人家是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所以尽管如今姜子牙的修为不如自己,他还是要喊人家一声师叔。
姜子牙也震惊地看向陈九公,看到陈九公身穿侯服,位列勋贵之前,还冲他微微一笑,还好姜子牙心理素质过硬才没跳将起来,立马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地等待文王的到来。
不过片刻姬昌来到大殿坐于王座之上,众文武参拜后,姬昌看向陈九公道:“今日云侯出关,真是大喜事,云侯还没见过丞相吧,丞相乃是大贤,现在本王文有丞相,武有云侯,何愁西岐百姓不安居乐业啊。”
众文武立即恭贺此乃是西岐之幸!
陈九公出列道:“启禀主公,微臣今日得在大殿上认个亲,还请主公准许!”
姬昌奇道:“云侯竟然要认亲?孤准了,相信众位大臣也在好奇呢。”
陈九公于是走到姜子牙面前跪下道:“九公拜见姜师叔,师叔金安!”
姜子牙赶紧扶起陈九公说道:“九公快快请起,真是没想到我们师侄二人一别经年,竟然在此相见了。”
满朝文武哗然,这西岐一文一武之首竟然是师侄关系,再一想到二人都是阐教的人,顿时恍然,以后可不能得罪这二人了,这师侄二人现在简直是权倾朝野了。
姬昌也是大为惊讶,不过紧接着恭喜陈九公二人师侄团聚,姬昌这人真是心胸宽广,真诚地给二人道贺,当真是不忌惮他们师侄二人联手,造成臣强君弱的格局。
姜子牙和陈九公二人细细观察姬昌和众文武的脸色,看到姬昌还是一脸真诚,心中宽慰。
而看到散宜生和南宫适等人都是脸色微变,姜子牙记在心里,想着以后多多注意一下,陈九公就没放在心上,蝼蚁一样的东西,若是胆敢算计于自己,给他超度了就是。
再过月余,朝歌那边传来一个消息,那就是亚相比干被挖心而死,立马使得西岐百官甚是震惊,没想到昏君连自己的叔父都要残杀。
紧接着又反了东海平灵王,导致闻太师前去征剿,又有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狼狈为奸,肆行不道。
一日早朝,姜子牙立马启奏姬昌:
“启禀主公,帝辛剜比干之心。作羹汤疗妲己之疾;崇侯虎紊乱朝政,蛊惑天子,肆意妄为,贪得无厌,残害百姓,作恶多端,使朝歌民不聊生,似这等大恶,为虎作伥,荼毒四海,助桀为虐,若是让其继续陪伴在天子左右,非万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