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入宫之前
淑妃招了太医,干脆在后宫闹了好一通笑话出来。
其他人巴不得淑妃折腾的将肚子里的孩子小产,不然这个孩子不仅是对皇后位置的威胁,还是对她们这些人子孙后代的隐形阶层压制。
可惜了,哪怕这么闹腾,淑妃依旧是小事不断,大事没有,连慈宁宫的太皇太后都心生诧异。
“淑妃倒是和之前略有不同,”放在刚进宫的那个脾性,别说保胎到五个月,就是能挺过前三个月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
看来后宫还真能锻炼人,这才几年,就进步这么大了。
“主子,负责淑妃诊脉的太医断言,淑妃这胎,十之八九会是个小阿哥。”
苏麻喇姑说完,伸手扶住孝庄手臂,将人从窗边送到榻间。
“小阿哥啊,也挺好的。”孝庄小声回了一句。
“对了,瞧瞧哀家的记性,”孝庄拍了拍苏麻喇姑的手背,“阿哥所的承瑞那里,身体可好转了?”
承瑞是去年九月马佳氏新添的儿子,生下来后就直接送去了阿哥所抚养。
一开始承瑞的身体还蛮健康,只是也不知是不是阿哥所的风水不好,住了没几个月承瑞就开始大病小灾不断,频频请太医院的太医诊治。
后宫目前就这么一个孩子,太皇太后等人对他的关注度还是有的,偶尔的时候,太皇太后还会派苏麻喇姑过去探望,只是承瑞的身体越长大越羸弱,她们也毫无办法。
苏麻喇姑点头,“已经好了不少,就是还有些咳嗽。
说起来,最近钟粹宫的马佳庶妃总会去阿哥所照看承瑞阿哥。”
太皇太后慢慢盘着手中佛珠,“她是承瑞生母,”言外之意,她不去谁去?
话是这个理,但后宫又有多少亲生母子的感情是纯粹的。
苏麻喇姑没有说话,只低头为太皇太后倒了杯温茶。
孝庄伸手端起,置于唇边尝了尝,“这次入宫的两位蒙古妃嫔,苏麻,着人吩咐一声,好生照顾着吧。”
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孝庄无奈,她能看清康熙的心理想法,也明白蒙古势弱,后宫将不会再有蒙古妃嫔的位置,可,可她到底出身蒙古啊。
当初满清入关,蒙古作为铁杆盟友,帮了不知多少。
眼下大清蒸蒸日上,蒙古依旧生活在关外苦寒之地,说实话,孝庄心里是不爽的。
‘但愿新进来的这两人能争口气,在皇上心里多占些位置。’
……
宫里的纷纷扰扰与宫外无关,喜塔腊府邸,秀宁正在整理自己要带进宫的东西。
因为只是一个常在,非一宫主位那种可以准备相应的嫁妆,但秀宁还是可以带一个贴身婢女以及几个不算大的小包裹进宫。
秀宁虽说有空间在手,但她也不能干什么事都要凭空变出东西,尽管这样做很方便快捷,可暴露后的风险极高,到时被抓后不仅任务失败,自身也得吃一通苦头。
富察氏很有先见之明地将一些田庄地契之类偷偷的放在一个小木盒中,而余下的银票分成两部分,面额大的单独存放,面额小的则分散安排。
“你这几个包裹,总要先过了内务府的盘查才能送去寝宫。”
这是妃嫔入宫的必要步骤,明面上检查的要比复选时严格(复选时你带的东西只是威胁同为秀女的众人,而入宫后带的东西威胁的是东西六宫乃至皇上)。
富察氏单独留出了一些银票,目的就是为了打发那些检查包裹的内务府奴才。
这都是潜规则,不想被盘查的太厉害就得用银钱开路,好好贿赂喂饱他们。
秀宁对此接受良好,甚至她还贴心地准备了几个小荷包,将银票放进荷包里,避免太过露骨。
在进宫的前一日,富察氏又一次将两个小木盒亲手交到了秀宁手里。
“其中一个,是富察氏一族的族老托我交给你的;另外一个,则是喜塔腊氏的族长夫人送来的。”
闻言,秀宁微微点头,伸手将两个木盒抱进怀里。
这本就是她预料到的,两个家族都想从中获利,有来有往,肯定要在她身上提前投资一波。
“还有这上面的名字,记好,随后处置掉。”
富察氏又从袖里掏出叠好的纸张递给秀宁。
“是富察氏族老们的意思?”
秀宁挑了挑眉,因为喜塔腊氏的人脉早就交给了她。
富察氏点了点头,跟着嗤笑一声,“可能是之前给的太少,他们自己也觉得丢脸吧。”
早在秀宁复选入宫时,富察氏就送了一些人脉过来,只是那时的人脉都是些边边角角的透明人,压根没什么利用价值,惹的富察氏对家族的做法万分不喜。
眼下情况两级反转,秀宁入宫又得位份,富察氏一族觉得可以加大力度投资,这份态度的转变更让富察氏嗤之以鼻。
不过也能理解,家族行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肯定要小心谨慎。
“你先收好,不管会不会用,总是一份保障。”
富察氏恨不得将自己能拿出来的一切都交给秀宁,亲闺女就要进宫受苦,她必须得竭尽全力帮忙。
“额娘放心,女儿明白,”秀宁将纸条收进袖口,并且打算在用之前一定要系统帮忙检查,甚至如无必要,她都不会动用富察氏的人脉。
人有亲疏远近之别,秀宁能毫无顾忌的使用自家和喜塔腊氏一族的人脉,但对富察氏必须慎之又慎,毕竟人家忠心耿耿的对象是富察氏而不是喜塔腊氏。
稍晚一些,喜塔腊德保再次叫秀宁去书房恳谈。
父女两人分析了一番朝堂形势,尤其是鳌拜与遏必隆之间的暧昧关系。
“宫里的淑妃,怀的极有可能是位小阿哥。
前朝的钮祜禄氏已经有安分的意思,只是鳌拜一脉,”喜塔腊德保摇了摇头,“瓜尔佳氏的秀女并未如愿入选进宫,这人看着很有些不满。”
整日在朝堂怼怼这个,骂骂那个,偏生大家伙儿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鳌拜的风光将难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