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686.第682章 西边不亮东边亮

  东虾夷西虾夷渡岛虾夷渡觉虾夷等获得了大明的物资和武器,成为了幕府的巨大威胁,往日压着打的虾夷人,已经可以时不时坐船入侵到倭国本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复仇。

  倭国长期对虾夷人施行的灭绝手段,乃至后世只剩下万余虾夷人,如今虾夷人有了报复的能力,自然不会手软,他们要把世代承受的苦难全部还给倭国人。

  面对武器精良,不怕死的虾夷人,足利义嗣苦不堪言,有大明支持的虾夷人和没有大明支持的虾夷人,两者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当年弱小的对手。

  “将军,不能再退让了。”

  下面的家老提醒道,听到后,足利义嗣说不出话来,脸色还在犹豫之中。

  虾夷人凶狠,自己的军队要是与虾夷人作战,哪怕打败了虾夷人也会实力大损,自己本就不多的军队,消耗在虾夷人那边,回头大哥回来了,自己岂不是无力抵抗了。

  但是虾夷人最近的劫掠次数,还有深入内地越来越远,都是影响自己判断的局面,太多的将士要报复回去。

  最终,足利义嗣做出了决定。

  派出了手里的军队打击虾夷人,让虾夷人吃上几场败仗,退回他们的岛屿,不敢再来冒犯倭国本岛。可是幕府的求援信却到了。

  足利义嗣等得知前方战败的消息后大惊失色。

  谁也没想过能轻易的打败大明,这次反击的目的是让明军知难而退,毕竟明军在本土没有补给,一切都需要跨海运输,如此高昂的消耗,哪怕是大明也承担不起的。

  “大哥他们是怎么回事,明明说好了要稳妥的。”足利义嗣不满的说道。

  “大明的海军。”

  下面的人解释道。

  无论如何,挽救幕府是足利义嗣必须做的,幕府存在,才能集合倭国的力量,否则哪怕是自己也无能为力,最后只能四分五裂。

  “天皇还在大哥的手里吗?”

  “大将军撤退的时候,派人接上了天皇。”

  足利义嗣松了口气,如果天皇落入明军手里,明军利用天皇的号召力瓦解幕府的反抗,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不敢再耽误,足利义嗣带上自己的军队南下,至于虾夷人,虾夷人只是小患,等熬过了此劫后,回头再来收拾虾夷人。

  倭国本岛北部,军队撤走了。

  虾夷人却越来越多。

  最受伤的是老百姓,其实他们的土地是虾夷人的祖先的,虾夷人被倭国人常年驱逐,越来越龟缩到北方,乃至到了绝种的地步。

  如此仇恨,绝不是什么拉拢分化等讲究手腕的,必然是你死我活的那种,从上到下只追求报复。

  东虾夷西虾夷渡岛虾夷渡觉虾夷开始屠戮敌方。

  那些有城池的地方,地方上留下来的武士们结团自保,没有城池的地方可就遭殃了,一片又一片村庄被虾夷人灭绝,一个不留。

  在东虾夷山本清的带领下,虾夷人第一次攻破了种里城,靠着从明军那里得到的火药,炸塌了土寨。于是利用火药炸开城墙的方法,很快在各路虾夷人手里流传开来。

  从劫掠乡间到开始屠戮城池,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后果非常的严重。

  不缺少物资和兵器,火药也能从明军源源不断的获得。整个虾夷族不分男女老幼皆加入了这场复仇之战,复仇之心非常的坚定。

  哪怕各地倭国的百姓纷纷开始了抵抗,但面对有组织力并且武器更加先进的虾夷军队,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常常等到的是失败的结局。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虾夷人的伤亡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虾夷人的人数早就大大少于了倭国人,为了此次的复仇,虾夷人也遭受了很大的痛苦。

  但是再大的痛苦也没有让虾夷人退缩。

  他们是阿伊努人,是当地的原住民。

  七户城三户城八户城石川城大浦城一座座城市覆灭,代表了虾夷人的胜利,此地复仇完了,开始继续南下,大有一口气杀完所有倭国人的态势。

  反观幕府方面,除了让足利义嗣带领军队南下支援外,并且让各地补给粮草和军队,一边派使者去觐见大明皇帝求和。

  朱棣当然不会同意,对倭国的使者说道。

  “多年以来,大明对于幕府给足了优待,但是幕府囚禁天皇,欺凌虾夷人和琉球人,屡次入侵骚扰狗奴国等等,从来不尊重上朝,把宗藩体系视作儿戏。”

  “今年以来更是大举入侵狗奴国,有灭狗奴国的动作,所以我大明才兴兵讨伐不臣,既然天兵天将已至,岂能是你们说和就能和的。”

  听到大明皇帝的指责,幕府的使者极力解释。

  战场上拿不到的,岂能指望谈判桌上能得到,又不是清朝,注定了幕府的使者失望而归。

  得知大明皇帝的态度,幕府方面也不再抱有侥幸。

  倭国的地域有八块。

  北海道,目前还是虾夷人的地盘,但常年遭受幕府大军的打压。

  东北,倭国本岛与北海道隔海相望的地区。然后是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

  九州和四国以及北海道是岛屿。

  九州已经被狗奴国划分给了大明,改名为筑紫。四国名义上归为狗奴国,其实也落入了大明手中。

  倭国本土南端叫做中国,如今是狗奴国的领土,近畿因为战事的原因,落入到了明军手里,幕府的文武退到了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的南边是关东,北边是东北。

  东北最北端的青森地区遭受虾夷人的屠戮,其余的秋田山形岩手宫城福岛五地见指望不上幕府大军,为了保命只能自己组织人手对抗。

  所以东北地区的物资和青壮指望不上,当地自顾不暇,根本不会理睬幕府的要求,等于如今幕府手里只有中部和关东两块地区。

  关东真正发迹的时期,应该算作江户时代。

  江户幕府把江户当做自己的治理中心,后来改成东京,成为了后世日本的京都,能有如此的待遇,不光是因为政治原因,包括江户豪杰们的兴起是偶然也是必然。

  关东有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地理特征是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

  

  以前倭国的人口和文化集中在南部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北扩,其实十五世纪初,关东地区已经具备了飞跃的基础。

  也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世崛起的江户豪强们统领了幕府,掌握了倭国的政治大权,靠的就是开发后的关东平原,手里有粮哪怕打了败仗也能很快恢复实力。

  简而言之。

  关东地区有足够支撑幕府的能力,可偏偏幕府方面在关东地区没有足够的威信,凭什么把白花花的粮食送给你幕府啊。

  中部地区因为靠近近畿,幕府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倒是比较支持幕府,而关东地区在幕府和京畿没有什么政治权利,并且被人看不起。

  为了拉拢关东地区,幕府方面大肆升官以拉拢当地的豪强,基于此,当地的豪强们才痛快的奉送上了钱粮,并且拉出了自家的军队。

  想要发展工业,必须具备大一统的稳定社会环境。

  这是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

  那么后世的日本也是如此,加强了日本天皇的影响力,各地倒幕,统一了日本的社会环境后,日本成功的进行了工业革命。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大一统的社会会让社会分工明细,生产力发展更有效率,但是呢,组织力度上的要求很高,如果朝廷经济破产,带来的后果很大。

  反观地方割据态势,虽然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但是上下限都不大。

  这也是为何春秋战国一个诸侯国,长期的进行打仗,并且能坚持到打完了青壮后,还能拉上老弱妇幼,而越是大一统后期的国家,当朝廷经济不行的时候,反而拉不出一支军队出来。

  狗奴国军队在近畿和都城残暴的行为,让中部和关东地区的大名们只能选择支持幕府,所以遭受了惨败后的幕府,除了重新收集从前方逃回来的溃兵,加上各地大名的支援,重新集结了七八万的大军。

  七八万的大军虽然聚在了身边,可是没有统一的号令,士气不一,与当初幕府手里的近二十万大军不可同日而语。

  明眼人都知道,以前兵强马壮的二十万幕府军都无法打败明军,更不提如今七八万的杂牌军了,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没有人认为明军会失败。

  从大明学者们到百姓,所有人都认为明军很拿下胜利,包括商人们同样如此认为。

  合记举办的交流会上,数百家大小商行参与,六十余岁的张薄比年轻时候低调了很多,记者好奇的问道:“很多商号虽然没有挂名合记的牌子,其实属于合记或者合记的下属商号,是不是所有的地区,海外每一块土地上都有合记的企业?”

  张薄笑呵呵的回应说:“我们是大明工局的老朋友,一向充当大明工局的先锋,都是为了大明的发展出力。”

  记者没有继续追问,见好就收。

  报纸行业的兴盛,以往传统的靠地方上投稿的方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报行开始有了自己的记者,专门去收集各行各业的消息。

  报纸的重要性,朝廷并不傻,知道关乎舆论,所以对记者的管理也很严格,每名记者都要获得报业的允许,具备了资格才能成为记者。

  记者的影响力谁也不敢小觑,哪怕是张薄也不会轻易的得罪。

  很多商行都想开办报业,只不过朝廷没有放开,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码头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各类的小报不少。

  比起正规的报纸,这些小报更加的吸引人眼球,里面什么样的内容都有,看得人惊讶无比。

  从大明工局出来的管事张薄,这位白手起家的天才,把大明工局的优势学习的淋漓尽致,又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学习到了高丽股行的精髓。

  合记早已不是普通的商行,也不是哪一个人的。

  涉及到煤铁海运造船粮食棉花草药等综合性商业体系,股东牵扯了许多人,合记虽然是张薄创办的,其实已经不属于张薄。

  张薄靠着他的能力和威望,仍然被选出来为合记的舵手。

  “大明工局在倭国的行为,其实是我们很好的机会。”

  国内。

  合记举办的交流会规模很大,第二日,小范围的交流开始,不光有合众的代表,还有高丽商团,同时也有一些强装打扮的锦衣卫。

  大明律越来越厚,任何机构与个人都不得违背大明律。

  对于法律的神圣在太子殿下数十年如一日的灌输下,已经深入人心。

  虽然锦衣卫不想错过任何一件事,但也只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做事,而不是任意施行。

  闭门会议,锦衣卫也无法进入。

  张薄看到老朋友王仁笑呵呵的说道。

  有资格参加闭门会议的不多,原来主要是国内的一帮人,如今加入了一些新人,主要是高丽联记商行,高丽联记商行的成就没有人可以否认。

  比较起大明工局的打压和鄙视,国内商帮最先伸出了友情之手,双方一拍即合。

  “的确如此,诚如你所言,无论是大明工局还是我等商行,都是为大明做贡献,不分先后,既然大明工局想要倭国,我们就让给他嘛。”

  都是老狐狸,王仁笑着回应张薄。

  大明工局就算体量再大也是有上限的,如果大明开拓脚步小,自然不够大明工局的胃口,可是南洋的发展,乃至倭国的征伐,以及海外飞地的建设,早已超过了大明工局的能力。

  大明工局想要全部吃下,除非大明放下发展的脚步,等待大明工局消化完然后再发展。

  朝廷不会允许,社会发展也不会允许。

  大明工局强硬的态度,没有引起民间商行们的反对,民间商行的确放弃了倭国利益的争夺,反而大举南下,以合记合众联记等为代表,大势发展海外绝岛。

  除了建设绝岛的基础设施外,并且迁移人员驻守绝岛,参与建设绝岛的工作,勘探当地的煤矿等能源,加快当地的矿业生产,为南洋的铁道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基于此,朱高炽没有反对,也没有道理反对,不过朝廷也开始加强在绝岛的官僚体系,对此民间商行没有在意,皆埋头建设。

  大明工局的力量得以延伸,靠着在高丽的行政手段,以及倭国的主导权,当下和未来的利益皆有了保障。而民间商行的势力开始远赴海外。(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