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692.第688章 自带光芒的洪熙皇帝

  文华殿。

  因为商人从海外极远之地带回来一些中土没有的土特产,获得了太子殿下的喜欢,竟然召集了众臣前来参观,得知后的官员们表情不一。

  有人乐于见到新事物,有人认为好大喜功。

  “海外有许多中土没有的东西,包括渤泥都司那许多的香料,可也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难道日后要成为常例不成?”

  走路的一群官员里有人担心的说道。

  “海外的商人如此之多,今日他带一物,明日他再带一物,朝廷什么都不用干,只看商人们带回来的土特产就行了。”

  “哈哈。”

  因为说的有趣,引起了不小的笑声。

  “这话不对,那香料虽然只是调味之用,却关乎了民生,发展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力,对于江山社稷有大功,今日吸收一件,明日吸收一件,天下好东西岂不是尽入囊中。”

  “更不提这批商人带回来的农作物,听说极其的高产,如此的话,岂不是百姓之福。”

  听到有人反驳,那抱怨的官员没有继续多言。

  进了文华殿,殿里已经有了不少人,场中摆放了几样种子,最里面是一些技术人员正在研究。

  “这玉米和番薯啊,亩产十几数十石,而且对地力和水份要求不高,哪怕是不能种子谷物的土地也能使用,不光高产,还不挑地。”

  听到商人们的介绍,不少的官员翻起了白眼。

  天下里会有如此的美事。

  看到官员们的样子,朱高炽晓得不少人不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上明末清初,百姓们用自己的行为做选择,靠着民间的自发行为,番薯种遍了全国,取代了传统的杂粮,乃至相当长的时期上升到了主粮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没有优异的效果,番薯不可能获得农民们的普遍接受。

  底层本就是接受新事物最慢的群体,而且是最不愿意主动变化的群体,偏偏都发生了,事实就是事实。

  产量哪怕如今大明的水稻加上化肥也不如番薯的产量,而番薯还不挑地,不需要大力的平整土地等力气活,无论是种植还是收获要都轻松许多倍。

  番薯和玉米并不是旧时代的农作物,还需要时间来进化。

  番薯和玉米在新大陆已经种植了上千年,早就已经发展的成熟,所以西班牙殖民者才宁愿万里之遥带到吕宋种植,当做他们的储备粮,能让殖民者做出这个选择,同样可见番薯等农作物的优秀效果。

  官员们看到太子殿下的态度,没有人愿意出来扫兴,所以也就没有人反驳商人们,他们也无从反驳。

  以前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老师傅们被找了几名出来,判断种子的情况,虽然也说不出个四五六来,可只要是种子,他们有信心摸索最好的种植方式。

  问了些商人们当地的种植情况,根据师傅们的说法,朱高炽让皇宫事务局专门负责新农作物的种植,尽快的种植成功。

  永乐二十二年夏。

  戈壁滩上冒着看不见的热气,让视线都发生了交错,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骸骨暴露在沙漠上,一处大石头的下面躲藏着十几头骆驼。

  骆驼聚在一起,让这处的阴凉很快燥热了起来。

  “鄂木布这个叛徒,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骆驼群里传出了声音,一名围裹严密的壮汉恶狠狠的说道,因为黄沙的原因,想要顺利的渡过沙漠,人们必须遮住口鼻。

  “先抵达铁尔梅兹城获得补给再说吧。”

  首领有气无力的说道。

  刺杀大明总督的计划败露,引来了明军的追击,能不能逃过明军之手,连他也没有信心,只有经过铁尔梅兹,最后去往德里才算是安全。

  撒马尔罕地区是彻底呆不下去了,巴里黑也越来越危险,留给他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队伍里的人无精打采,忍着饥渴,白天里酷热,晚上又严寒,不过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汉子,从小习惯了这里的风土,竟然没有引起病亡。

  东方最好的土地皆在汉人手中。

  中亚到西亚是隔壁和沙漠的地区,明人掌握了撒马尔罕等地区,只需要守住那些战略要地,靠着沙漠和隔壁就能高枕无忧。

  但是这无形的城墙,也变相阻止了明军扩张的脚步。

  以布哈拉的沙漠开始一直延伸到里海,最大的一块沙漠有几万平方公里,还不提其余的沙漠,所以哪怕是历史上的帖木儿以战养战的模式,也只是屠灭了城池,但并没有在当地建立有效统治。

  大明的军队维持费用高,是靠着工业化社会支撑起来的,传统的劫掠方式性价比不高,所以哪怕是英国和清朝的战争,主要是为了达到英国可以在清朝境内畅通无阻的经商。

  当然,也有大明消化当地需要时间的原因,这些年里大明的势力又开始了抬头。

  一支三四十人的明军骑兵停在了戈壁外。

  四十岁的王大炳举着望远镜。

  “把总。”

  王大炳放下望远镜,点了点头,“应该是往那个方向去了。”

  “那我们追不追?”

  下面的士兵询问道。

  王大炳手里有几百人,如今只带上几十人轻装上阵,笑着说道:“他们仗着人少借助地利屡次脱身,如今做的越来越过分,这次不能给他们机会了。”

  戈壁获得补给困难,千里无人烟。

  队伍规模越大速度越慢。

  种种因素都有利于反叛势力们,明军派的人多了追不上他们,派的人少了,他们就敢回头以命博命,明军虽然不怕死,可是如此牺牲却也没有必要。

  换做其余的将领,大概和前番一样,大军追入隔壁一段距离后,失去了对方的踪迹,也就无功而返了。

  王大炳从小就是做事果断的人,并不会在意太多,所以果断的选择了带领手里的精锐骑兵出击,选择了危险。

  下面的士兵们得知把总的选择,没有人因为担心危险而劝阻,军令下达后,众人士气如虹的进入了沙漠,开始了漫长又危险的追击生涯。

  进入戈壁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每名士兵都要忍受巨大的艰辛。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比较。

  不光是对武器,装备,待遇等考量,还有坚毅果敢忍耐等等性格的考核。

  一个月后。

  反叛势力们不敢在铁尔梅兹城停留太久,匆匆的继续南下。

  

  王大炳抵达此城后,知道城内必然有对方的内奸,除了请求当地驻军对城内大肆清查外,也马不停蹄的追击反叛势力。

  城里的驻军并没有推诿,虽然只是把总的消息和要求,也很快发动了清查活动。

  所有人都要检查一遍,每个客栈重新进行登记,特别是那些长期滞留的人,需要进行更严格的审问与核查,让城里鸡飞狗跳了许久。

  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经商,但是西部七省的最大目的并不是经济发展,仍然以稳定为主。

  清晨。

  一名战士浑身是血,站在荒凉的山丘上,大声的怒斥对面:“你这个叛徒,真主会降下天罚杀死你的,你会受到最痛苦的报复。”

  明军手里的俘虏不敢反驳。

  他也不想啊,可是谁让他落到了明军的手里,一边是既往不咎,一边是恐惧的酷刑,他选择了前者,只想好好的生活。

  王大炳上前,大声的让对方投降。

  对方的地位不低,掌握了许多明军需要的消息,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是谁,只要找到了隐藏在后面的势力,明军可以轻易断绝对方的根基。

  没有了支持的反叛势力就是无根之瓶,很快会被平息。

  对面自然没有理会,但是脸上充满了绝望。

  逃了一个月,与这伙明军纠缠了不知道多少次,深知这伙明军的麻烦,特别是那领头之人,犹如出色的猎手,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到他们,哪怕他们留下了诸多的陷阱,以及沿途帮助遮掩的人,皆因为此人被找了出来。

  事实上。

  随着西部七省的经济发展,以及明军强硬的态度,总体上西部七省的发展很平稳,可是近年来,反叛势力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乃至钦察之地西边等等皆有不稳。

  钦察之地的战乱越来越大,有个王国大有取代金帐汗国的态势,而且对金帐汗国与明军的诸多约定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西边原来的国家兴盛了起来,帖木儿的子孙越来越疲弱,压不住对方,反倒有被对方打败的态势。以及南方也有不小的声音。

  西部七省本来是很稳定的,但是无论外部和内部,当地生活多年的人们感受到了一股正在成型的巨大风波。

  此时。

  王大炳消灭了这伙反叛势力,并且已经走过了沙漠,抵达了山脉,附近是白沙瓦地区,白沙瓦是无主之地,明军与德里苏丹国都在抢夺此地。

  德里苏丹国是印度北部强大的王国,因为帖木儿的入侵被打败过一次,但是帖木儿败亡在了明军的手里,趁着明军消化西部七省的时间,德里苏丹国得到了恢复。

  而且因为次大陆东北地区底马撒的内附,各势力对大明充满了防备。

  王大炳不愿意多事,他抓获了一些俘虏后,立刻带着他们返回了撒马尔罕城。在回程的路上,他不断拷问这些俘虏,从他们口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露,王大炳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能久留此地。

  当他回到撒马尔罕城的时候,他看到了城头上挂着的黑色旗帜。这让他十分惊讶,因为这种旗帜他从未见过。

  “那是什么旗帜?以前没见过啊。”一名士兵好奇地问道。

  士兵们很放松,除了回到了自家的地盘,还有一路的辛苦最终有了成果,人们期待自己的奖励,所以脸上笑呵呵的。

  王大炳纳闷了片刻,想起了什么似的,立马脸色一变。

  “皇帝去世了。”

  听到把总的话,众人惊呆了。

  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名士兵噗通一声坐到了地面上。

  明朝,皇帝的去世被官员们视为国家大事,需要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悼念。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城池通常会在城楼上挂起黑色或者白色的旗帜,以示对皇帝的哀悼和尊重。

  有几名士兵们脸上露出了迟疑,怀疑了片刻,后来又因为对自家把总的信任,逐渐转为了哀伤。

  士兵们并不懂上层的道理。

  虽然皇帝病逝了,但他们的阶层离开的太远,地方上的老百姓该笑的笑,该哭的哭,并不会因为皇帝的事情受到影响。

  但是呢。

  士兵们开始伤心皇帝的病逝,因为现在的皇帝受人尊敬。

  根据礼部的规定和要求,哪怕是遥远的西部七省,各城的城头上皆挂起了黑色的旗帜,远远的看上去充满了严肃和悲伤。

  大明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

  所有的藩属国都要做出相应的举动,开始了入京的准备。

  黄淮收到朝廷的公文后,当场大哭了一场,君臣君臣,君主驾崩了,黄淮的心很痛,比起太祖皇帝,现在的皇帝的确很不错了。

  但是当得知王大炳带回来了消息,反叛势力的支持者们,原来主要是来自德里苏丹国。黄淮立马把西部七省的形势和局面,以及外部的环境整理了一番,写了一封很长的奏疏送去京城,交给新的皇帝。

  今年还是永乐年。

  明年将是新的年号。

  新年好:洪熙。

  随着第三个年号的“出炉”,预示着大明进入了第三个年号时期,渡过了洪武永乐两个年号。

  大明立国五十八年。

  洪熙年。

  人人都在期待洪熙年。

  太祖皇帝驾崩了,老百姓们伤心了片刻。

  太宗皇帝驾崩了,老百姓们同样伤心了片刻。

  但是很快的时间里,百姓们露出了更大的期待,人们早就把太子殿下放在心里的第一位,虽然也尊重太祖和太宗皇帝,可如今的新皇帝才是百姓们最期盼的皇帝。

  不光是百姓们,所有人都在关注新皇帝。

  这位推动了工业化社会的圣人。

  没有人否认,这位皇帝必然载入史册,后人如何看待这位皇帝,没有人能猜测出来,但是谁都知道,这位皇帝带有无上的光荣。(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