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于兴国
谢母又跟他拉扯两句,一会儿他媳妇过来了,男子跟她媳妇说了一遍,她媳妇说:“都是自家亲戚,别人还给免费做呢,你家更得免费做了,就13块钱,千万别多给,你留个地址,我做好被子,让他把被子和剩下的布给你送家里去。”
谢母这才点了头,告诉他们,自家住在台合村,谢红然家隔壁,褚姓男子点头,“这就好找了,我去过红然家。”
俩人定好囍被,继续往前走,看到卖枕巾的,谢美兰买了对枕巾,又买了套茶具。
谢母买了些花生瓜子糖块鱼肉和鸭蛋等,把篮子装满才往家走。
俩人到了家,叶婉芝正带着孩子玩跳房子,看到俩人买了这么多东西,赶紧上前帮忙,“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谢美兰:“大件没带回来,娘给你和老三订了个囍被!”
随后拿出自己买的枕巾和茶具,“喏!这是我送你的新婚礼物。”
叶婉芝接过来,连说了两声,“谢谢。”
三人在院子里,把东西归置了一下,花生瓜子和糖块放堂屋,鸭蛋放在西配房的咸鸭蛋缸里,粉条鱼肉一部分放西配房,一部分放厨房……
等归置好后,谢母从厨房拿出刀,把箩筐里的羊肉放在木头墩子上,切成一块一块的,大部分放西配房冻着,小部分放去厨房,准备晚上涮锅子吃,“美兰,你把这两块羊肉,切成片,晚上咱们涮锅子吃,我去地窖拿点白菜萝卜和红薯。”
谢美兰点点头,“大冬天,吃涮锅子最舒服了,正好我拿来的篮子里有干蘑菇,一会儿我泡点,晚上一起涮着吃。”
俩人一阵忙活,冬天黑的早,五点多就见黑,谢家三个大人两个孩子,已经围在八仙桌上,吃起了涮锅子。
谢母不知道从哪里找出坛子酒,三个大人每人倒了一小杯,“这是正经绍兴黄酒,不知道你爹从哪里淘换的,好些年了,倒便宜了咱们。”
谢美兰兴致勃勃道:“是吗?那我得好好品尝品尝,来,咱仨走一个!”说着,拿自己的酒杯碰了碰谢母和叶婉芝的。
叶婉芝笑着道:“新年新气象,祝在座的每一位,明年都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谢母高兴的合不拢嘴,“好,好一个心想事成,正月初八,我可不就心想事成了!”
谢美兰呵呵的笑了起来,调侃的看了叶婉芝一眼,叶婉芝不好意思的低头抿了一口酒。
谢母看她不自在,赶紧从锅里夹了块羊肉给她,“婉芝,吃肉,今天羊肉管够。”
第二天,谢美兰吃完晌午饭就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准备正月初六再来。明天就该过年了,家里还有好多东西没准备,谢美兰得回去收拾收拾屋子,做些过年要吃的吃食,炸丸子,包饺子,蒸馍馍,蒸年糕都得准备些。
时间转眼到了正月初六,刚六点,天还没完全亮,谢母就起床开始做饭了,今天事情多,早吃了早饭,早干活。
上午十点钟,谢美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了,谢母问她,“俩孩子呢?”
谢美兰停好自行车,“他们奶奶看两天,这两天忙,带着他俩来,还得费个人看着。”
叶婉芝走出来,“明天下午,让三哥去接俩孩子过来,到时候我看着他俩。”
谢美兰也没跟她客气,点头道:“行。”
这时候,院外突然传来争吵声,谢美兰:“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谢美兰扒着门,看了半响,回来道:“是谢红玉和她男人回来了,不知道怎么动起手来了。小明和我四大爷都在外头拉架呢。娘,谢红玉她男人叫什么来着?”
谢母:“叫于兴国,前段时间,他爸爸犯了事,被革职下放了,可能于兴国也受到了影响,他家的事咱不管,后天就是你弟弟大喜之日,咱们回屋商量商量,都请谁来。”
三人回屋商量去了,谢老四家却还热闹着,于兴国嚷嚷道:“谢红玉你的心不是肉做的,小宝还没满周岁,还在吃奶,你说扔下就扔下,有你这么当妈的吗?”
谢红玉想要离婚,这时候也不跟他客气:“你一个大男人,还好意思说我,你三个月不交家用了,我们娘几个跟着你,还不得饿死,你要是愿意跟我离婚,我带着孩子回娘家,也不会被饿死。”
于兴国:“你做梦!你现在看不上我了,结婚前,可是你追的我。”
谢红玉:“我后悔了,我不想跟你过日子了,离婚!”
谢四娘和谢老四都劝:“红玉,看着俩孩子,这要离婚,俩孩子不得受苦啊。”
谢红玉生气的吼道:“就是因为孩子,才不能跟着他过,他又不出钱,又不出力,要他有什么用。”
谢四叔冲着于兴国道:“兴国,你娘不帮着看孩子,你现在没工作,还不帮红玉看看孩子啊!你也太懒了。”
于兴国:“爸,我得找工作啊,我不找工作,没收入,怎么养孩子!”
谢红玉:“就凭你爹那黑五类的身份,谁敢要你,你根本找不到工作。”
谢四娘慌乱的道:“兴国,红玉从小就是个脾气大的,你别跟她硬来,这样吧,你先回去照顾孩子,我和你爹好好劝劝她。”
于兴国也没有办法,他之前跟领导因为工作意见不和,关系比较差,他爹成份被重新划分后,领导知道的第一时间,就往上打了辞退他的申请。
他本来以为凭借他的技术,找个小厂子不成问题,但是这段时间他找遍了,都没厂子要他。
他还有两个孩子要养,这个时候要真离婚了,以他现在的条件,肯定娶不上媳妇,到时候俩孩子怎么办?这婚不能离!
他站起来,冲丈母娘鞠了一躬,“娘,你好好劝劝红玉,这婚,我是不会离的。”
“哎,好,我和她爹,一定好好劝她。”
于兴国只好先回家看孩子。
谢母三人大概定好了人数,叶婉芝这边只有几个知青要来,剩下的都是谢家的亲戚。
谢母道:“那咱们先定这些,差不多四桌就够了,后头要有遗漏的,咱们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