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一觉醒来,大龄剩女的我被人喊相公

  自从上次黄兴德说起熊窝窝分地内斗之事,有人求到徐令面前,请他主持给熊窝窝分地。

  虽说熊窝窝就是一个偏僻的山沟,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可徐令还是把此事当成一个大事来办,他叫黄兴德,沈默,还有一个叫刘荣的年轻人带着一队士兵去主持分地。

  分的非常成功。

  里头住的那些恶霸,就是不赞同大同会的分地方式,觉得自己分的少了,沈默也有其他法子让他们同意。

  总而言之,这件事处理好之后,眼看着年关就要来了,阳和县城下属的村镇,又有一些闹事之人找到徐令,请大同会做主分地的事情。

  那些村庄,有些是贫瘠的山地,再加上小地主剥削,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愿意迁的百姓,徐令做主给他们分良田,俗话说得好,人挪死,树挪活,大多数百姓为了分到好田,都愿意搬迁。

  于是徐令又开始忙着建造安置房,尽可能把大同会闲置的良田附近构建出村庄来,十户一组,五十户一村。

  除了本地迁居的百姓,从北方逃来的百姓也有很多。

  长河以北,大雪连绵,灾情不断,朝廷昏庸无度,百姓缺衣少食,还没从去年的艰难中缓过来,今年又是一个寒冬,无数百姓南下,从十二月份以来,来到阳和县的流民已经有数百人之众。

  徐令给这些流民的安置,和本地百姓类似,愿意在本地定居,支持大同会的,就给他们分田,分简易安置房,明年开春送粮种,免一年赋税。

  这些流民听说有这么好的条件,简直把徐令视若神明,对他言听计从,纷纷支持徐令,恨不得明天大同会就能打到北方去。

  转眼之间,徐令无需动武,从阳和县到二坊镇,他足足有了三个县城的地盘,管辖区人口超过三万,并且不包括十二岁以下的儿童。

  愿意参军的也有很多,至少有一千五百多人,其中百分之六十年纪在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很多年轻人支持徐令,年纪大些的,也支持家中子弟参军。

  自从徐令下手搞宣传,文工团招了演员,去各个村庄轮回巡演,他把《白毛女》《高老爷》《红灯笼》等多部贯古扬今的戏剧搬上演出台,宣传了打倒地主反对女性压迫主动学习等进步思想。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影响深远的,虽然有些影响不是立竿见影,但徐令要的就是给人人心中都种下一颗种子。

  也是在这些戏剧说书的影响下,老百姓才知道大同会的思想是什么,知道什么八荣八耻,老百姓虽然没读过书,可谁为老百姓做事,他们也是知道的。

  以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家,常着一句话,匪过如筛,兵过如篦。当兵的比土匪下手还要狠,每到一个村庄,都要抢粮食抢钱抢女人。

  可大同会的红巾军不一样,他们有军令,偷拿抢要这些都是违背军纪的行为,万万不能有,如果有人举报到军营,这些当兵的就会被惩罚,甚至赶出军营。

  总而言之,徐令把前世的经验搬到这里,结合当前的情况整改实施,某些手段还是很好用的。

  只是内行看门道,他始终不知道该怎么训练军队。

  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被劫回来的杨自忠。

  几日后,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一伙人把杨自忠给带回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