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酒
人应该少吃一点。因为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可当他们吃饱了的时候就会有无数个烦恼。归根到底这世上的事,大抵不过是吃饱了撑的。
天下第一督主,曹公公。
关于人类的需求层次有很多种划分方法,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马斯洛的五层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马洛斯认为生理需求是人们追求的最低层次,这是人们最原始也是最需要的基本要求,如吃喝穿住...
这可以说是维持一个国家的底线,一旦人们的生理需求中有一项或者多项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国家就会动荡不安,甚至爆发起义。
这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推动民众行动的巨大动力,当然也是底线所在。
历史上有很多古代统治者都擅长利用这一点,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内部牢不可破的结构,以求能千秋万载,江山永固。
只可惜那些王朝全部都在败光了前人的红利之后,被外敌轻易地入侵,精英阶层集体跳反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墨西哥,这个曾经有着和美国同等机会,甚至资源配置更优于美利坚的国家,最终精英阶层集体向“毒贩”投降。
其次便是安全需求,人们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生命财产可以得到保证,免于灾难和战争(至少不是被屠戮那一方)...
但不管是五层分类法,七层分类法,还是九层分类法,抑或是三层分类法(温饱小康富裕。),生理需求都是人们的首要需求。
虽说杀尽仇寇,败尽英雄,这样很爽,但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并不是弗兰茨真正想要的。
如果可以他还是愿意多拉人一把,哪怕后世人会说弗兰茨并不是一位雄主,而抹杀掉其所做的功绩也在所不惜。
波西米亚,皮尔森。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德意志地区《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德意志地区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但是到了1842年的今天,这条法令显然不太合适了。
工业化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啤酒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波西米亚地区皮尔森啤酒出现,代表着啤酒行业的工业革命开始。
奥地利的德意志部分会遵守《啤酒纯酿法令》,然而帝国中还有大量的土地并不需要遵守这项法律。
其实《啤酒纯酿法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收税,而并非是后世以为的让啤酒的味道更好或者更是食用更安全。
《啤酒纯酿法令》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让德意志地区的啤酒口味单调,并且严重限制了啤酒行业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能酿起啤酒你首先要有粮食,而且还必须是细粮,不是贵族或者是有钱的地主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淘汰了一大批可能的竞争对手,当然也亲手扼杀了很多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啤酒革命没有爆发在历史悠久的德意志地区,而是奥地利的波西米亚行省的重要原因。
1842年包括约瑟·夫古罗尔在内的几名知名酿酒师在弗兰茨的重金聘请下,完成了跨越时代的皮尔森啤酒。
同时,他还邀请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路易斯·巴斯德。
不同于传统的艾尔啤酒与波特啤酒,传统的艾尔工艺,酵母在麦芽汁的上层,发酵所需温度略高,一般1020c。
发酵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这种啤酒容易“变酸”,保质期很短,对酒馆的普通客人来说还好,但是对于航行在海上的水手们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
发霉的食物,长着水藻的饮用水和酸啤酒,以及满地的老鼠和无处不在的蛆虫,让十九世纪早期的水手们苦不堪言。
皮尔森啤酒采用全新的拉格工艺,酵母在麦芽汁的下层,发酵所需温度较低,一般低于10c。
发酵后,可以进行过滤和巴氏杀菌,这可以极大地延长啤酒的保质期,并不像传统的艾尔啤酒保质期只有十几天,之后就变成“酸啤酒”。
哪怕是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波特啤酒保质期也不超过三个月,而经过特殊处理的皮尔森啤酒可以保存超过一年。
同时皮尔森啤酒工业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不只可以采用传统的麦芽啤酒花和水酿造,更可以使用大米玉米淀粉木薯蔗糖黑麦等各种廉价原料。
这样做不但能节约成本,更是可以极大地丰富啤酒的口感,至于酒精度数低,口感略澹更是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喝酒不喝醉的要求。
反观传统的艾尔工艺或者是波特工艺,酿造必须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这样酿酒不但成本高,更是对工人有着苛刻的要求,否则极难保证质量。
哪怕是同一家酒厂生产的啤酒,也经常会出现巨大的口感差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啤酒被视为上不得台面的饮料。
实际上酒厂并不会不计酿造成本地保证传统啤酒的质量,恰恰相反为了增加产量和丰富口感数个世纪之间,酿酒师不断在啤酒中加入马尿狗尾草和山毛榉等稀奇古怪的东西,至于兑水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基操,没必要详细说明。
皮尔森啤酒工业化的优点,还有发酵时间短,通常为一个星期,而传统啤酒则需要一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仅费时费力,质量更是得不到保证。
最后,也就是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价格。
作为十九世纪之前的啤酒世纪第一生产国,奥地利的啤酒价格已经很低了,每壶(每品脱)的价格通常为5格罗申,相当于0.166弗罗林,成本大概在3格罗申左右。
而皮尔森啤酒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成本可以降到1格罗申以下。巨大的价格差足够弗兰茨把北德意志的所有啤酒商人打得魂飞魄散。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啤酒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为每年13.96亿升,比英法两国之和还要多。
略逊于德意志邦联其他成员国的总和15.89亿升。
然而历史上啤酒工业革命虽然发生在奥地利,但是最终却是在英美被发扬光大。
弗兰茨可不准备重蹈覆辙,他要将奥地利帝国的啤酒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