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道:“何人与其共谋?”
陈四道:“事陈筮之草莽英雄曾季,见在邯郸,与吕氏共谋。”
秦王道:“曾氏昔事陈公,陈公逝后,复归穰侯。今至邯郸乎?”
陈四道:“穰侯逝后,曾氏复归于草莽,与唐氏有旧,今乃依唐氏为秦间。吕氏之事,皆由唐氏报洛阳,臣乃知之。”
秦王道:“吕氏久在洛阳,昔入咸阳,得为子楚傅,人皆少知。邯郸战急,彼独力保子楚出邯郸,其功非小,而秦未之封赏。子楚出邯郸,家人皆赖吕氏得存,甚得其力。今复与信陵君谋,未可忽也。卿当多遣心腹,以为外援;但有其急,可为应也。”
陈四道:“公子妻儿,见在邯郸,恐有不测。臣请归之,以绝后患。”
秦王道:“勿庸!彼之危也,在围城之际。彼时纵子楚亦恐不保。今邯郸围解,楼昌将出,彼无危也。当留之以为进步。惟当多遣人,以为照应,勿令有失。”
子楚道:“王之恩,子楚谨谢!”陈四也应喏。
然后,陈四又介绍了齐燕的动向,两国似乎都忙于内政,无暇他顾,并无什么可说的。
就在秦赵大战于邯郸城下之时,燕王去世,谥“武成”。燕武成王在历史上并无多少存在感,但却被燕国群臣上了这么崇高的谥号,实在不知所谓。要知道,周武王和周成王那可是周天子中极为贤明的君主,燕武成王集两大谥号为一身,按理是做出了无愧于祖先的功业(燕是周公的直系后裔,而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成为千古嘉话),只可惜我们不知道了。继位的燕王病病歪歪,几乎不能主政,众大臣争权夺利,无力他顾。
齐王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是一名妈宝,在君王后的庇护下小心翼翼地掌权。而君王后还是秉承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的原则,与诸侯交往,诸侯的一切提议,均以这“三不”来应对。邯郸之战,齐国两不相帮,实质上损害了赵国的利益,长了秦国的气焰。楚军援赵,取道齐国,齐国没有反对;邯郸围解后,齐国的商人十分卖力地向邯郸运输粮草,齐王也不加阻拦,又在实质上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秦王道:“燕齐相交争,而无力西向,此秦之福也。”
最终的话题转向赵国。很明显,赵国目前也很想与秦国讲和,所以派出了楼昌出使秦国;但赵国又必须用攻取秦国的土地,来换取诸侯对他的援助。没有诸侯的援助,赵国可能难以度过下一年。在这种两难中间,赵国举棋不定,既难以下决心与秦媾和,又不会下决心与秦国翻脸。所以派楼昌出使的理由,是向秦王问罪!
听到陈四作出这样的判断,秦王陷入沉思,问道:“诚若是,如之奈何?”
王龁问道:“河东之外,复有何地?”
陈四道:“闻有陶郡!”
王龁道:“河东固不可守,弃之不妨。陶郡富庶之地,固不可弃也!”
秦王问道:“陶郡孤悬于外,诸侯攻之,守之奈何?”
王龁道:“楚攻则击楚,魏攻则击魏,赵攻……”
陈四道:“昔者,秦与魏约,魏不断秦入陶之道。若赵攻之,秦当大张兵马,道魏而守之!”
秦王似有所悟,喃喃道:“然也,魏与秦约,不断秦道……闻陶多商贾,以之战则不能胜,守则不能固!”
王龁道:“商人轻乡土,重商路,若不断商路,皆可君之!”
秦王道:“诚若是也,则弃陶郡何妨!”
秦王的话,让其他人都陷入沉默,没人敢于应对。良久,子楚道:“守既不能,弃之何妨!王圣明!”
秦王看了一眼子楚,问道:“弃之之道奈何?”
子楚道:“陶郡,当诸侯之中,得之者,天下必共击之,而诸侯之盟败也!”
蔡泽道:“可令陶郡大发兵,将攻赵。张唐之出也,诸侯必入。勿俟赵击,而陶郡已陷,粮必不入邯郸也!”
秦王道:“众卿可密议此事,子楚与焉,当令陶郡之弃,为强秦之机。”
众人皆应喏。
眼见诸侯之议已毕,陈四道:“臣复有言,愿王听之!”
秦王道:“何言?”
陈四道:“周王病笃,命在旦夕。周虽力弱,天子也。而洛阳首富之地,周王薨,洛阳必生变,愿王早图之,迟恐不及!”
秦王淡淡一笑道:“西周公已归秦,周王何能为也。”
蔡泽道:“周为天子,力虽弱,而向之者众。周天子既薨,太子即位,秦将以何亲之?”
秦王摇头道:“先武王问鼎于洛阳,身死当场。周王薨,寡人将以九鼎入咸阳!”
秦王的话又让众人感到浑身一震。蔡泽几乎是下意识地道:“未可!若以周鼎入咸阳,秦必为天下所弃!”
子楚道:“今天下诸侯蜂起,何人不以抗秦为言?乃以九鼎入咸阳,敌复多乎?”
秦王道:“吾已舍陶郡,但取九鼎,必欲知天下之贵九鼎耶,贵陶耶?众卿但酙酌行之,慎勿误也!”看了看天,道:“时将近午,寡人卿备果酒,以劳众卿!”子楚下去,少时,一群郎卫端上一个几案,有壶有果,众人吃了,各自散去。
子楚送走众人,回到秦王身边,问道:“王果欲何?”
秦王道:“但观应侯何如耳!”
子楚惊问道:“何以观应侯?”
秦王道:“应侯献远交近攻之策,而不行之,何也?近攻则必攻周也!而周,天子也,彼不欲也。虽七国交王,而天下独以周为天子,国虽小,力虽弱,未敢动也!今秦取之,以观天下之心!”
子楚道:“周既灭,天下并力攻之,如之奈何?”
秦王道:“但如今日之势也,又何惧哉!”
子楚道:“非也,周虽弱,得天下士子之心。若天下士子共愤,皆弃秦而归诸侯,王将与谁治之?”
秦王道:“是以必观天下之心也。若天下向周,吾复立之,何难?若否,吾将代之!”
子楚道:“王将一天下乎?”
秦王道:“周混一天下,车不过八百,虎贲之士不过万余,内忧外患过于秦。而周终能灭商,王天下者,以天命所归也。楚子问鼎于王孙,言天命也。秦武王亦扛鼎于洛阳。寡人承兄之位,继兄之命,过半百也。每思鼎之大小轻重,而无从问也。今吾老矣,年愈七旬,愿亲睹之于咸阳!”
子楚道:“儿亦愿承王之志,而取鼎焉!”
秦王笑笑,问道:“太子何状?”
子楚道:“父每日痰嗽,夜或不寐,行则恃杖。”
秦王道:“寡人少子息,赖柱而蕃焉!汝兄弟当持一心,以强吾秦!”
子楚道:“儿常恐力不足恃,贻王之忧!”
秦王道:“治国治家,惟在得人。昔穆公得百里奚蹇叔,拓地千里,遂霸天下;先孝公得商君,国力大振;先惠王则有张仪樗里疾司马错公孙衍;寡人幸甚,穰侯华阳新城泾阳高陵,亲贵也,而皆贤,能用事;复得白起于行伍,鞭挞天下,诸侯战栗。”
子楚道:“儿有一事不明,愿王教之!武安君武力可用,奈何杀之?”
秦王道:“非吾不用其力,彼将自弃耳!彼与应侯有隙,见有不同,故乐应侯之败,而显其名!将相异见,未足奇也。然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夫应侯之败,即秦之败也;彼坐视之,乐成之,非同袍之谊也。故杀之!”
子楚道:“忠而愚,贤而离,当何用之?”
秦王道:“忠而愚者,可用事也;贤而离者,可用谋也。”
子楚道:“应侯何人也,而王用之?”
秦王道:“吾非不知应侯贤而离也,任以为相,用其谋也。自武安死后,彼亦不自安,谋之不进,今复称病不朝。吾将杀之!”
子楚道:“王既有此意,何不行之?”
秦王道:“郑安平临阵降赵,应侯有死罪;而终不杀之,愿用其智也!然彼终不为所用,一谋之不进,一士之不荐,诚为可惜!”
子楚道:“天下贤士固少,况彼荐蔡卿,亦天下之士也。”
秦王道:“蔡泽虽贤,其心则离,但取爵位而已。况彼不良于行,焉建功业?但用其谋而已,不能任事。”
子楚道:“若免应侯,何人可堪为相?”
秦王道:“夫相者,相也。其上者,固分君忧,为社稷谋;其下者,虚应故事,通达上下而已。若免应侯,吾将以蔡卿为相,而以汝佐之!”
祖孙二人正议论间,忽然郎卫来报,秦相应侯求见!
二人当即一愣,秦王即道:“请入!”子楚立即随郎卫出宫相迎。少时,张禄在子楚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入殿后,与秦王见了礼,秦王命坐,子楚立在一侧。
秦王道:“应侯称病不朝,而请面见,必有其故!”
张禄道:“臣老矣,不能复效命于王,愿王赐骸骨,待罪府中。今有大事,不敢不面呈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