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面色十分难看。因为在刚才,就算是他,也没有想出挽救危局的作战方案,如果指挥作战的不是公乘而是他,他可能也只能败下阵来。
一群部伍凌乱的人,举着长戟拥上来……白起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这个场景。如果没有箭矢,似乎还真的不好抵挡。
正常情况下这那做就是在发疯:当如雨的箭矢落下,这群人就会像谷垛般倒下。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箭矢……
秦军下了一道军令:旦日出击带箭矢;各军自行攻击相应的地段,但有一个附带任务,战果包括捡回赵军的箭矢,胜百矢算一级。
这道奇怪的军令激起秦军的斗志:出击带箭矢,显然是要来真的,但战果中还算箭矢的得失,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各军都想办法,少消耗些箭矢,多引诱赵军射出一些箭矢。
秦军中广泛的骚动也引起了赵军的注意,并报告了赵括。赵括在激励了赵军的士气,宣布出战的士兵均得倍食后,登上高山,瞭望对面的秦军。他看见秦军营盘中果然尘土四起,虽然由于山峦阻挡,看不清他们在干什么,但显然有大的举动。赵括觉得,今天的失败可能刺激了秦军,明天秦军也许会来点真的!他心里既不安又有一丝渴望。
晚餐后的例行聚会,赵括通报大家自己发现的情况,许多将领也有一些其他发现,这些发现共同指向明天秦军可能会有大动作。赵括让大家回去认真准备。明天出击的部队到达指定营地后,赵括也开始了一天中例行的巡营。与出击部队认真讨论了出击的细节,发出一些指令,命令他们还是两偏同时出击。然后继续顺着昨天没有巡查的路线继续巡查。
第二天,南边出来的秦军还是五千人,赵军也以五千正兵出战,其余奇兵伏于壁后,待机而出。
让赵军没有想到的是,秦军这次带来了弓箭兵,当赵军阵型被冲散后,弓箭兵向着毫无保护的士兵射击,一下射倒了一片。前面发出的惨叫也震慑了后面的赵军,虽然在鼓声的催促下还是下意识地往前进,但力量已经不足,一下就被秦军全线撞开,士兵们躲开刺过来的矛和戟,向后撤退,再次遭到箭矢的追击。赵括似乎也没想到秦人竟然把弓箭也搬上了战场,那就是要玩真的了,急令退军。不想秦军并不后退,而是顽强地上前,那些没能回到本阵的赵军伤兵被秦人收割了首级。秦人阵势不乱,有条不紊地杀人,战场上惨叫声此起彼伏,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足以让人心寒。
就在赵军南面被秦人收割首级之时,北面的秦军也冲出壁垒,分成三路,攻向赵军营垒。赵军示警的鼓声连连响起。赵括心里一惊:难道这就是秦军的报复?秦军不再演练,而是直接转入进攻吗?赵括深悔自己无知,拿战场当儿戏,被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现在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干了!好在损失的人不多,多数带伤的人都逃回来了。而其他地段上,各万人将裨将千人将五百人将还十分得力,迅速带领士兵上壁坚守。赵括看了一眼北面,出壁的秦军不多,三处秦军,各只有两三个营千余人,应该构不成什么威胁。放下心,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应付南面的秦军上,竭力想办法挽回局势。
他让赵军按原计划退回到壁垒上弓箭的射程范围内。由于受伤的人很多,战斗力大损,不得不让新的士兵出城,与没有受伤的士兵混合编组。然而秦军并没有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停下,而是冲进了弓箭射程之内。壁垒上一声鼓响,弓弦声响成一片,在另一声鼓声中,如雨的箭矢飞出。秦军前排的盾牌军高举盾牌,后面的矛戟兵也伏下身子。大批箭矢射在盾牌上,夺夺有声。有些射入了盾牌,有些则弹出来,落在前面的土里;还有些则射到秦军的后面。由于秦军及时采取的规避措施,这一轮箭雨没有造成什么伤亡。秦军往前走了几步,第二批箭雨铺天盖地而来,秦军仍然用相似的动作规避了箭矢的攻击。再次向前走了几步,迎接第三批箭雨。
三批箭雨几乎接踵而至,秦军只向前走了不到十步。三批箭矢射过,秦军没有什么伤亡,这是可以想见的,因为毕竟秦军离得较远。射击的目的是迟滞对方的前进速度,为整队赢得时间。要等到秦军走到五十步左右,那三阵箭雨才真正有杀伤力。然后就是突击部队的冲击。一般在遭受了箭雨打击之后,进攻的部队很难抵御守方的反冲锋。如果这时组织指挥不力,进攻方的伤亡是很大的。为了尽快通过这一地段,一般这时进攻方都会加快步伐,而这会露出更多破绽,遭到更多打击。
秦军似乎这时才反应过来,攻击部队已经进入赵军的射程范围内,急忙鸣钟收兵。赵军赶在秦军退出射程之前,又射出三箭。
在射程外整理好队列,拔下盾牌上的箭矢秦军竟然再次反向杀回来……前面十步又退回……拔出箭矢后再进入……
秦军怪异的行动引起了赵括的警惕。秦军这是要闹哪出?
当秦军第四次返身杀入射程时,赵括要求赵军不要再射箭,等秦军走近些再射。秦军走到弓箭的射程,没有等到箭雨,似乎有些意外,继续往前再走十步,还是没有箭雨。对面阵上鸣钟了,秦军退回。
这下赵括明白了秦军的意图,秦军以浅入射程,吸引赵军射箭的方法,消耗赵军的箭矢。赵括一惊,因为现在秦军在全线发起进攻,如果全都采用这种战术,赵军的消耗将是大量的。他向指挥作战的万人将交待,一定要等秦军进入七十步再射,不要射早了。然后匆匆转向其他方向。
果然不出赵括的预料,这就是秦军在昨天制定的战术:进攻到百步附近,磨磨蹭蹭,吸引赵军射击;而这种距离下,箭矢很难造成伤亡。
赵括一路过去,叮嘱指挥的将领,一定要等秦军突进到七十步以内再射箭,不要射早了。等他到达最北的一阵时,那边的弓箭兵已经每人射出了五十箭,几乎把箭消耗了一半。
由于赵括的叮嘱,秦军多次试探,赵军就是不射,而秦军也不敢进到七十步以内,担心承受不住,得不偿失。反复试探几次后,秦军把战场上的箭矢全都拾走,交给了弓箭兵,然后收兵回营。
赵括吃了个闷亏,还不好说什么,拿败仗当胜仗,勉励了全体作战将士,宣布出战的将士今日全都倍食!
不断有前线指挥的将领找过来,说自己射出的箭全都被秦人捡走了,自己无法回收射出的箭,今后作战怎么办?赵括一一安慰,说一定会想办法补充。其实他哪里有办法补充,现造箭肯定来不及,从邯郸运输也不可能,如果秦军一直采用这种战术,赵军的箭早晚射完。这令赵括不得不下定决心,一定要及早转入进攻,否则在这里拼消耗,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对方有无穷的智慧让自己作无谓的消耗。
白起则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捡到了赵军箭矢三十多万支,虽然有些箭杆折断,有些镞头变形,但半数还堪使用。白起毫不犹豫地记了参战部队三千多级的功劳:自己一方射的箭不多,只有几千支,还砍了好几十个真正的首级!
但赵军上了几次当竟然学了乖,秦军再进入时竟然不再射箭,这让秦军将士很有些不爽。受三千级功劳的激励,当天晚上,秦人再次商议,如何才能再收获更多的弓箭?指向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必须更深入地进入赵军的射程,一直进到死亡线上。终于有人道:“屌,老夫披了冬衣出战,彼其奈吾何!”
这句粗口引来一片赞和声。蜀人从去年十月就离开家乡,至今从冬转夏,眼看又到了秋天,冬衣皆随身带着。马上有人道:“若着三冬衣,箭必不能透!”当即有人取出自己的冬衣,三件叠起挂在一棵树上,一名弓箭兵退出十步开外,射出一箭,众人看时,箭头果然没有射入树干中,只穿透了三层冬衣,露出一点头来。众人发出一阵欢呼。
这一实验结果迅速传遍全军。大家都把自己的冬衣找出来,有厚有薄,均有不同的防护功能。只不过让人穿上三层冬衣,闷热不说,行动起来也十分不便。只得挑选那些身材比较灵活瘦小的人穿。穿上三层冬衣后,挥舞长戟就不灵活了,只能使长矛。最终一个营只选出百人,大家把自己的冬衣全都拿出来给他们。准备已定,各自休息。
秦军这边的欢呼声也传到了赵军阵营。赵军虽然不知道秦军为何欢呼,但对手欢呼,对自己总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心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