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朕岂会听信谗言
甄槐林以为林氏在大雨中救他回家,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哪能想到,早在之前,林氏便认得他了。
那年他乡试落第,黯然回村,遇上大雨却无处可躲,身体失温,快要倒下之时,是林氏出现,脱下外衣将他裹住,喊人救了他。
因为林氏抱着他给他取暖,从而导致林氏坏了名声,而他感激林氏,觉得林氏善良温柔,是从天而降的救命恩人,于是他斗胆提亲。
没想到林氏不嫌弃他穷,嫁给了他。
成婚没多久,林氏就有了身孕,初为人父,甄槐林喜不自胜,等孩子出生之后,更是宠爱有加。
也就是孩子出生的第二年,他考取了秀才的功名,他得罪的县令一家早在他成亲不久就因贪污枉法全家获罪,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他内心是感激林氏的,林氏在他最穷最苦的时候嫁给他,又一直鼓励他继续考取功名,一次次进步,他这些年都觉得,没有林氏,就没有他的今天。
他对林氏和几个孩子都极好,他也兢兢业业,慢慢高升,一直未曾纳妾。
直到十多年前,一个地方官员把自家女儿献给了他,当日被灌了酒,醒来后已经酿成了打错,纳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对林氏是愧疚的,因为他曾经许诺过不会纳妾,所以那之后他就没去过小妾那里,谁知,小妾却怀孕了。
接着给他生了个儿子。
当时他已年近四十,最小的孩子都十来岁了,相当于是老来又得子,加上小妾生孩子时难产,他去见了一面,发现那孩子长得极为像他,亲生骨肉,多少还是喜欢的。
况且小妾知书达理,从不咄咄逼人,温柔小意,是农女出身的林氏不能比的。
慢慢的,也就多了几分偏爱。
他也知道小妾难产,和林氏脱不开关系。
他因为愧对林氏,所以没有追究林氏,但后来一想,若是当时小妾一尸两命,林氏就是杀人凶手,他又怎能让小妾去原谅林氏呢?
总之那两年,他夹在中间并不好过,一边是共患难的发妻,一边是不争不抢能安抚人心的小妾和无辜稚儿。
在多次发现林氏想害死小妾和小儿子之后,甄槐林的容忍也是有限的,就对小妾愈发偏心,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这三个孩子聪慧活泼,与他长相肖似,颇得他的喜爱。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实在是林氏生的几个孩子都太过蠢笨,即使早年他用心去教,也无济于事,但这三个孩子,一点就透,一学就会,让他觉得十分欣慰。
将来他百年之后,甄家也能后继有人。
如果这三个孩子能够考取功名,继续进入官场,以后也能护得了他们那几个一事无成的兄长们,光耀门楣。
只是林氏却嫉妒心愈发的强了,竟有一次将小妾从阁楼上推下去,所幸人命大,只是腿上断了骨头,足足修养了近半年才好全。
自那以后,甄槐林失去了耐心和包容,严厉用家法处置了林氏。
后来就渐渐听到一些声音,说林氏生的儿子是她远房表哥的之类的话。
甄槐林知道是小妾的反击,但没有当一回事,也从未怀疑过林氏。虽然早年林氏表哥经常上门打秋风,但和林氏不像是有暧昧关系的。
林氏对甄槐林来说,是糟糠之妻,劳苦功高,即使有很多的毛病,但仅仅是初期与他共患难这件事,就足以令他记一辈子的。
但,直到,林氏回了老家一趟。
接着没两天,她那老表哥夜里醉酒落水溺死了。
“原来不是病逝?”
君御炎缓缓开了口。
甄槐林心中一惊,没想到皇上竟然连林氏表哥的事情都知道!
他连忙解释道:“病逝只是往外说的,林氏表哥行事荒诞,溺死的时候手里还抓着一个女人的红肚兜,不知道是哪里偷来的,他家中族人觉得丢人,便说他乃是暴毙而亡。”
君御炎点头,示意甄槐林继续说。
甄槐林不敢大意,仔细说着后面发生的事。
他觉得林氏表哥死得蹊跷,连府上都有人说是林氏怕事情败露,去杀人灭口的。
林氏一个女子,哪能干出杀人这种事情来?
甄槐林当然不信。
要知道,林氏这些年信佛,整日都要诵读佛经,是最虔诚不过的了。
他觉得林氏表哥的死只是意外。
然而,他意外“偶遇”了当年县令儿子的贴身小厮,得知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事情。
林氏早年,竟想给县令之子做妾,可惜她相貌平平,县令之子并看不上她,反而拿她戏弄,为此,林氏不惜讨好对方,主动献身不说,还在得知甄槐林得罪了对方之后,故意趁着他不注意,给他的粥里下了泻药,导致他名落孙山。
甄槐林当时听了很震惊,但他不信林氏会是这种人。
那小厮接着还说,县令之子当年说要纳林氏为妾也不是不行,除非她怀了对方的孩子,就能母凭子贵。
不过这些话完全是为了戏弄她的,县令之子早就有几个孩子了,后来骑马伤了下面,虽然能睡女人,但生不了孩子,他故意这样说,就是知道林氏心机深沉,想看林氏会想出什么办法来。
“所以她就找上了她的未婚夫?”君御炎淡声问。
甄槐林满脸诧异,但也连连点头:“正是!她当年有个未婚夫,家中生变,要进宫当太监,她便在其进宫前夕,与其有了首尾。过去这么多年,这个人不知还活着没有。”
“活着,他就是伺候过先帝和朕的李公公。”
李公公!
甄槐林自然知道这个李公公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心想,陛下知道此事,会不会是李公公在陛下耳朵边上嚼舌根?
君御炎没有让他猜,直言说道:
“封后大典那日,林氏联系到了李公公。不过朕来询问,自然不会听信谗言。”
“谗言”二字,让甄槐林心中稍定,陛下比起先帝,不知好了多少倍,岂会听信太监的一面之词呢。
只是他实在是没想到,林氏竟然背着他,曾与李公公有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