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一阵风,狂风,毫无征兆地出现,黑暗中多出了一双暗红色的眼睛。
这是……!望月吓了一跳,心脏剧烈收缩,空气中多出了一股难以言说的腥臊味,这是陌生的味道,但一种强烈的危险直觉猛烈地从灵魂深处暴发出来。
风,更猛烈了!
望月突然想到,有一种猛兽,会伴风而来。
云从龙,风从虎!龙是传说,虎可不只是传说!
圣月草原不只有草,也有山,有林,林中亦有虎。
一个时辰后,天空复明,望月满身是伤,他趴在黑色地面上,一动也不想动。
从虎口逃脱不是一件易事,他用尽了所有能用的手段,幸好对方只是一头普通老虎,不是妖兽。
袭击他的,是一头古铜色的猛虎,虽是凡兽,但虎虎生威,古铜色的虎躯仿佛铜铸的,狼爪拍上去连痕迹都没有,而对方的一击……成年虎的力量绝对是不能小觑的。
“怎么样,亲爱的小师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小牧童没事人一般,笑嘻嘻道。
“牧童师兄,我哪里得罪你了,你要杀了我?”
“我怎么会杀你呢?你看看你,哪里有事?”
望月慢慢站直身子,却发现,身上一处伤也没有。
“百兽台,回音壁,只有音没有实体,你应该发现,这里的争斗,其实是声音与灵魂的交锋。”
没错,望月刚才与猛虎的争锋,用其他手段几乎无效,最后只能以音桥发出月光刃,才最终击伤了那头虎,然后拼命逃走,然后就出现在了这里。
不知不觉间,望月的月光刃,威力已不是三月前可比。
与来之前,不能说脱胎换骨,但绝对是突飞猛进,不然,绝不能从虎口逃脱。
自从知道了,在百兽台不会真得死亡以后,回音壁前每天都可以听到凶厉悲壮的狼嗥!
七日后,望月用月光刃击杀了古铜色猛虎,对手变成了一头暗金色的巨熊。
又七日后,对手是真正的妖兽,一头快成年的黄金狮子。
十日后,对手换成了真正的妖虎魔纹血睛虎,而且是已经成年的,虽然魔纹血睛虎在妖虎一族中实力垫底,但妖虎就是妖虎,虎啸山林,百兽折服,妖风一出,望月就栽倒在百兽台前,他心里在呐呼:“小牧童,我恨你。”
此后三日,望月都没有去百兽台,这种绝对实力的碾压,让小望月生出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但三天后,好胜心终是战胜了恐惧心。
如此百日过去,小牧童将望月带到了另一处地方。
“此处叫噪音阁,可是比百兽台更加妙不可言的地方。”小牧童万年不变的笑容,仿佛每天都有可以让他开心的事情。
望月对于小牧童,有着深深的警惕,他很难分辨小牧童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
自从他来到天尽山无图峰,能见到的活物几乎就只有小牧童,偶尔能看到树妖阿绿和草灵小宁,至于那块会说话但不能走路的石头,好吧!有时候望月也会去看看他,用言语逗一逗他,有时候他在想,如此呆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会有魔霸这么霸气的名字。
听到小牧童这样说,望月很警觉,百兽台的经历,让他对小牧童认为的“妙”处都感觉很恐惧。
但好奇心轻而易举战胜了恐惧,就像在百兽台,好胜心也可以轻而易举战胜恐惧一样。
说是“阁”,其实是一片木屋,有着淡淡地檀香味,望月站在木屋里,发觉那香味能让狼的心神轻而易举平静下来。
望月因此更警惕了。
但没有什么危险的事情发生,只有一段又一段音波无序响起,倒真得应了此处的名字:噪音阁。
渐渐地,望月放松下来,沉浸奇妙的音波世界中。
很快,望月发现了这里的奇妙之处,只要他对某段音波发出回应,那段音波立刻会清晰起来,其他音波则会散去。
每一段音波其实都是一部书。
音波书包罗万象,有讲述修行的,有讲述历史的,有讲述大能者的,也有纯粹的功法书。
望月很快学会了挑选“书籍”,只要讲述需求,此方面的音波书会自动开启,唯一的不足,就是有时候会有很多书同时开启,一时间嘈杂无比。
还真是有点像噪音。
最初,望月只喜欢听故事书,后来,他更关注功法方面的书。
他逐渐发现,这里没有音之一脉的功法,只有力之一脉气之一脉图之一脉的功法。尤其图之一脉的功法,竟然非常之多,这里有数千幅图,过万道符,即便是图之一脉的宗门,也未必有这里收录的齐全。
他越来越感受到音的妙趣,音,可以讲述一切,音,可以化作一切,音,可以操纵一切。
咒,是音力的展现。
慢慢地,望月发觉,他可以同时听两部书,每一部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耳双听术”。
时间一天天过去,望月在无图峰已经待了整整三年了。
生活很枯燥,也很充实,每天,望月念诵一千遍经咒,然后到百兽台回音壁前战斗,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杂音阁”听书。
诵经,《万物经》《启灵经》他能做到九音合一,《往生经》只有前十八音可以九音合一,他察觉到九音合一似乎并不是尽头,因为《往生经》九音合一时,他听到一声宛如巨人心跳般地声音,很轻微,似乎缺少了什么。
在百兽台的战斗,他的对手都变成了成年妖兽,当年那头刚成年的魔纹血睛虎,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将其击败,因此他竟学会了虎啸之法。
后来他又学会了狮吼,猿啼,熊嚎,学会了用狼音和咒术来迎敌。
噪音阁中,望月学会了图之一脉的制符术。
这一天,望月修炼到了炼魂期,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经历,没有出生入死的打磨,也没有千钧一发的危急,一切仿佛自然而然发生。
望月知道,其实这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三年耕耘,方得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