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又一对吵架
花年脚步虚浮,连晟和白觅清赶忙上去一左一右将人搀起走至坟前。
花年手托石墩坐于坟前,一言未发,只朝旁人挥了挥手。
白觅清几人便暂且离开去山下等候。
茹玄澈此刻也是万分不舒服,这事儿怎么说也是他们做的缺德,所以这些年他派专人守护这牧,也算给自己一丝安心。
几人一直等到太阳下山,花年才背着手下来,目光早已恢复之前的精锐,来到几人面前顿足,淡淡道:“你说枫哥儿死与你无关,可见他最后一面的人确实是你,老夫要个线索。”
茹玄澈如实说道:“若有线索我怎会隐瞒不报?若有线索便可以大大方方的告诉你,当时怕的就是没有线索。”
花年眯了眯眼,“连晟,找老三来,开棺!”
在场人皆震惊,开棺可是大事,很少有人会开棺,讲究多。
虽震惊,却无人敢劝,花年自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抉择。
几人回到宅子,花年扭头就骂,“茹大手,即使枫哥儿不是你所害,可你隐瞒不报害我寻这么些年简直就是丧尽天良你,还敢来了砸我的门?这笔账得算算,你那老子出的馊主意,他已经去了,我便不追究,可你的事儿还没完!”
茹玄澈自知理亏,“你说,只要我能做到。”
花年一挥手,“你死了干净。”
茹玄澈一摇头,“那做不到,本王出门前儿,王妃在家那是念念不舍,千叮咛万嘱咐,得全乎儿着回去。”
花年翻了个白眼。
茹玄澈还挺嘴欠,“你这么些年怎么也不找个媳妇?”
花年不再发怒,反倒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刮了刮沫,慢悠悠道:“还不是因为你吗?”
茹玄澈一愣,不可思议道:“关本王屁事?”
花年放下茶杯表情淡然地望过来,“对啊?关你屁事?咸操萝卜淡操心,这么爱操心外头驴拉的那一车车牛粪,给你个调羹你去尝个咸淡?”
茹玄澈吃了瘪,连骂他许多遍毒舌老头怪不得娶不着媳妇。
一晚上吃个饭也不消停,花年骂人方式花样百出,茹玄澈嘲笑他娶不上媳妇,老光棍一个。
饭后当晚茹玄澈就坚持要带白觅清回桓国。
花年坐着不动也不急,“验完尸之前哪儿都不许去,验完尸后你自个儿回你的桓国,这妮子我还得还给我孙儿。”
最终几人只能住在一个院子里,两个老头掐了三天架,终于等来了开棺的老三。
这让连晟终于松了口气,反观白觅清还好,每日端盘瓜子观战,战绩基本上是五五开。
老三是一个精瘦的老头,五十来岁,脖子后有块红色胎记,话不多对华年却很尊敬。
几人来到后山顶,茹玄澈硬不让白觅清上去看,这让她很郁闷,坐在山脚下的树底下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胳膊支在两边的膝盖上吹着风。
这个季节刚刚入春,远看山上嫩绿葱葱,软软的枝芽朦朦胧胧将山笼罩。
一整个下午白觅清都坐在山下打盹儿,直到几个时辰后,山上才下来人,只是大家都沉默着,且两位老人也没有吵架,整个气氛都很严肃。
回到宅子里,众人很自觉的聚集在前厅。
连晟打破沉默,将一颗透红的火明珠放在桌上叠着的帕子上面,说道:“枫兄长手里为何攥着这颗黎城特产的珠子?”
花年眯着眼强调:“不仅是黎城特产,还是萧家代代相传的火明珠。”
连晟一惊,“萧家?萧靖子投靠的萧家?”说到这里,连晟一拍椅子扶手腾的起身,“萧靖子和兄长是同门师兄弟,这也太巧了!”
花年深呼一口气,“不用一惊一乍的,此事老夫自会再查,茹老七,你虽隐瞒不报,却也安葬了我儿,此事咱两家一笔勾销,今日你且回去,丫头给我留下,两个孩子不日便会回到桓国。”
茹玄澈本不想答应,可也不想此刻和他争吵,看了看白觅清,“觅觅我可以放在这,但是务必确保我外孙女安全,你骂本王可以,莫要骂她,小姑娘家脸皮薄,再者,那小子要是眼看着虐待我外孙女,不闻不问,我定不饶,也万不会同意。”
花年难得的点了头,“放下心,回去吧。”
茹玄澈不再耽搁,当晚便启程回了桓国。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花年一宿没睡,清晨一早便带着白觅清和连晟再次出发,回武城。
可刚出门便发现不对劲,街上有官兵挨家挨户地收粮食,白觅清心中一紧,“花爷爷,是九王的人已经到这里了吗?”
花年却面色无常,说道:“看兵服不像,连晟去查查。”
连晟将马车靠边停下,去下面打听,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对花年说道:“父亲,不是九王的人,是东淮知府收粮,具体原因还不知道,百姓不交便直接抢。”
花年这次出门只带了连晟与白觅清,闻言后说道:“不必理会,咱们出城。”
连晟驾车来到城门口,门口已经被封,还贴了告示,大意思便是,想出城就要留下二百石粮食。
这知府疯了不成?收粮竟然做到这种地步?
花年还未说话,便听见城门口一男子大喊,“我已经交了二百石粮食,为何还不放我出门?告示上明明写了二百石粮食出城。”
门口官兵咧嘴一笑,“上面交代,规矩改了,这是昨日,现在要收五百石!且只能老女人和小女孩出城,其他人一律不可。”
果然墙上布告已经被扯下,贴上了新的告示。
花年敛了眉,“连晟,去知府府衙。”
马车来到知府府衙,花年对外面赶车的连晟说道:“不要打草惊蛇,先进去探探底。”
连晟虽身形魁梧高大,可动作却轻巧带风,白觅清都未看清楚连晟的身影已经消失。
府衙内,主事堂上,知府问手下,“九王要的粮食和人还差多少?”
管家说道:“回大人话,粮食还差三千石,人还差三万壮丁,九王只要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的,这有些为难。”
知府也黑了脸,“总得有投名状才成,不然投靠了九王,不交些丰厚的东西出来,怎会给本官谋更好的差事?粮食不交的就杀几个,不杀鸡儆猴,何时才能凑够?至于人嘛,你们也都动动脑子,那十三岁的就说他十六了,九王还一个一个查底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