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居然有这么多
李铭有烧砖烧水泥烧玻璃的经验,对于烧陶瓷也不算太外行。
他知道普通材料制作出来的陶瓷肯定是不经用的,手表用的陶瓷需要进行一些技术研发。
选这一项,也是为了光明正大的弄外汇。
以后周晓白的很多试验,需要用到国外的设备,有出口创汇的产品想进口设备也较为容易通过审批。
陶瓷表带表盘等配件的采购商,肯定是港城的星辰钟表公司。
想打造高端的手表品牌,又没有办法讲鬼故事忽悠顾客,那就只有拼科技了,把名声打响亮了。
多搞几次第一款XX手表出来,广告软文吹几波,档次就起来了。
李铭尽量把难度往低了说:“你们懂手表,给会烧窑的人提意见。”
“他们烧制出来的产品,你们专门挑刺。”
原来是做质检员,老钟师傅表态道:“那我应该能行。”
“要是能烧出陶瓷的表壳表带这些部件,肯定能比现在的全钢手表轻很多。”
李铭微笑道:“我就是看重陶瓷它的份量比钢铁轻。”
“女同志戴一块全钢的大手表即使不是累得慌,也是个大的累赘,给她们轻一点的材质的款式戴着就舒适了。”
“而且钢材怎么加工也做不出晶莹的纯白色,女同志戴上一款白色陶瓷的手表,肯定是很好看的。”
老钟师傅补充道:“好些人戴钢链的手表,皮肤会出现过敏反应。”
“皮的表带又非常怕水,但是生活中很容易碰到水,容易变形有味道还变色,皮的表带毛病很多。”
“陶瓷的可能可以避免这些毛病。”
李铭笑呵呵道:“听您这么说,还真应该试一试了。”
“到时候出口国外,多赚些外汇,多买生产化肥的设备回来,化肥生产多了就能多产粮食,大家也能放开肚子吃饭了。”
老钟师傅佩服道:“李科长。我是真佩服您。”
“其他干部要是都能像您一样,咱们国家肯定发展得更好了。”
“您老别夸我了,我不经夸,一夸就骄傲了。”
敲定了可行性,李铭又提着点心到了对面的食品研究室和张研究员辛夷等人闲聊。
很快。
周晓白罗芸张海洋一起回到了研究所。
张海洋眼尖先发现了附近的小货车,“李铭从津城回来了。”
周晓白也瞟了一眼小货车,扶自行车进门的速度都更快了好些。
罗芸紧跟其后,“晓白,你猜他会给你带什么礼物。”
周晓白含笑道:“他是去工作的。我就不猜了。”
生物研究室里,李铭已经好整以暇的等着,“你们是到银行转账么?”
周晓白开心笑道:“是呀,已经给1800个生产大队转了钱,争取这两天转完。”
账上的资金比较多,要转的账户数也多,三个人一起参与可以减少出差错的几率。
罗芸看到桌子上的吃食,“我要看看津城的麻花和咱们京城的有啥区别。”
李铭手指泡沫箱,“我还给你们带了冰淇淋过来。”
罗芸惊喜道:“哇!有冰淇淋吃。”
“今天热死我了,刚刚还后悔路上没有买呢。”
张海洋已经提前一步朝泡沫箱走去,“人傻就是这样,路上还催我和周晓白赶紧回来。”
罗芸懒得反驳,“晓白,我给你拿一杯。小铭你要不要?”
“给晓白拿一杯。我喝点茶水就行了。”
炎热的夏天有冰凉香甜的冷饮吃,整个人的精神可以明显的快速变好。
张海洋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好爽!”
“过些天,我们要不要派人去各个生产大队问一声?确保他们收到了钱并且开工干活。”
李铭微笑道:“可以啊。转账的钱应该是全部都能收到,但是开工干活就难说了。”
张海洋听过李铭之前的分析,也同样有心理准备,“反正我们催促过,他们要是瞎扯,我们也有理由反驳他们。”
“后面真的还能弄到经费修建新教室么?”
李铭不置可否道:“京城郊区校舍维修的事情弄完都年底了。有征兵入伍的话,你已经去部队了。”
他有仔细问过张海洋愿不愿意继续干。
虽然事情很有意义,但是去部队差不多是这个年代99%的男孩子的第一梦想。
张海洋这类人更向往部队,“我做了开头,肯定会关心下后续情况嘛。”
李铭确定道:“钱是肯定有的。”
“我刚刚还和老钟师傅聊了个新项目,等这个项目做起来,估计一年几百万的营业额没问题。”
正在吃冰淇淋的罗芸问道:“什么项目呀?”
连周晓白的都望着李铭,想听他的下文。
不是没见过钱,她刚刚还转账了一大笔钱出去,家里的小金库也已经超过1万元了,纯粹是好奇。
李铭没有卖关子,“你们手里戴的手表,是不是感觉有点重?”
张海洋晃了下手里的手表,“还行啊,没感觉会重。”
罗芸算是配合的,“三四两重,有点累赘的感觉。”
李铭笑问道:“要是把这些钢换成陶瓷的,你们说是不是可以更轻便些?”
周晓白开口道:“轻便的话,塑料材质的可以更轻吧?”
李铭解释道:“塑料是可以更轻,但是咱们的塑料产量太低了。”
“石化厂都是很大的投资,现在国家没钱投到基建里,一时半会难以提高产量,要把塑料留给更重要的用途。”
“相比起来,陶瓷厂的投资门坎就低了,可以先小规模的生产,有了利润积存再扩大规模。”
塑料塑胶的手表项目,港城的手表公司有在推进,是中低端产品线的款式。
高端不起来,既不耐磨也不耐脏,还容易老化。
罗芸也有相同的疑问,“陶瓷很容易摔坏吧?”
李铭随口道:“越小的东西越不容易摔坏,陶瓷也一样。”
张海洋兴奋道:“听起来好像很有搞头。”
李铭缓缓说道:“现在京城各个学校算是安分了,各单位的清理队伍也步入了正轨。”
“可以提前建工厂为研究所后续的研究筹集资金了。”
周晓白心里甜甜的,男朋友做这些全是为了她,“我们要把钟表维修生产合作小组升级了么?”
李铭询问道:“咱们京城有没有陶瓷厂?等我找专业人士咨询后再定下一步的计划。”
罗芸举起右手,“我知道,体育大学旁边有一家陶瓷厂。”
张海洋之前有跑来跑去,对地面熟悉,“你说的那家太远了,我知道一家更近的,在宣武的广安门。”
“行。我找人问一问。”
因为设想有点违反常理,李铭打算亲自去请教一番。
即使没有研发出能够用来制作手表的陶瓷,也肯定能搞出一些新材料,甚至在微晶陶瓷上取得进展。
用来出口创汇肯定没问题,而且别人想逆向还有一定的难度。
大公司懒得浪费时间精力研发,小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死磕,算是一种有门槛的小而美的产业。
检验一个发达国家的成色,可以看这类小而美的产业多不多。
这是整个国家的科技底蕴。
好些国家只是一个收入较高的国家而已,其实并不算发达国家。
港城
上午的时候。
娄晓娥已经收到了苏国出兵的消息。
昨天夜里,苏国的电子战部队对着西边实施了强大的电子干扰措施,导致西边的大批雷达和电子侦听设备失效。
突然出现这么异常的情况,镁国人必然是要全力打探情报。
21日凌晨1点50分,布拉格时间慢京城6个小时,也就是京城和港城时间的早上7点50分。
布拉格的电台发布了特别的消息:‘苏国等国的部队越过了边境,希望大家保持平静,不要采取抵抗行动。’
这才真相大白。
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目前还是只知道出兵了,没人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淋了好些雨的汤洪德经理刚刚赶回来,“董事长。娄董说,西徳那里很平静,市面上像平常一样。”
“没事就好。真是很烦他,也不懂得打个电话回来报个平安。”娄晓娥抱怨道。
汤洪德帮着解释道:“布拉格那里的事情距离科隆有几百公里远,娄董以为不打紧。”
娄晓娥还是有些生气,“真要是爆发了战争,装甲车开过去也就几个小时,他连跑都来不及。”
汤洪德提议道:“董事长,要不我再去打个电话,让娄董他们先撤去珐国的图卢兹或者瑛国的伦敦。”
娄晓娥知道自己说的是一时气话,“外面下着大雨,不用再麻烦了。”
汤洪德缓颊道:“科隆离旁边的毕利时荷烂也就几十公里,娄董要跑还是能来得及的。”
瓯洲三处工厂的选址,是考虑了安全这个大因素的前提下,综合了原材料配套工厂交通工厂周边辐射区域等众多因素选择的。
咚,咚咚。咚,咚咚。
“进来。”
小跟班阿霞询问道:“董事长,您待会也下班吗?”
娄晓娥点头道:“我也下班。各个分公司的都通知好了么?”
阿霞回答道:“通知好了。他们已经按预案做好了台风过境的安全措施。”
“那行吧。你们下班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娄晓娥叮嘱道。
“好的,董事长。”小跟班乖巧的带上了门。
娄晓娥和蔼道:“汤经理,今天就麻烦您带人值班了。”
汤洪德乐呵呵道:“各个分公司都做好了准备,我也就是在公司坐着看看书。”
台风来了要停工停产,但是值班人员还是要有的,星辰公司比较讲究公平,高管们也要轮流值班。
星辰公司的员工多付出一些也是应当的,可以说港城有很多人恨不得取他们而代之呢。
公司的半年报出来后,为了鼓舞士气,星辰公司从上到下都领到了一笔奖金。
副经理级别的都在找人打听别墅了,经理级别的在问半山山顶的别墅。
拿钱的人多了,分红和奖金的大致金额也就保密不了。
去年底的年终奖就已经让人很眼红了。
半年奖,居然也有这么多,让整个港城的吃瓜群众很是羡慕嫉妒恨。
也给了港城的老板们很大的压力,现在不只是担心好的经理人出去单干,还要担心没有单干心思的人跳槽去星辰公司。
都是打工,肯定是谁给的钱多给谁打工,更何况星辰公司出了名的善待员工。
星辰公司的每次招聘都是大排长龙,造成优中选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老员工的个人能力其实明显不如新入职的员工,这给星辰公司的管理带来了难题。
新人会觉得,顶头上司还不如自己,不过是运气好早进公司一年半载;而老员工很可能对新员工有优越感而摆老资格。
无形中增加了对接沟通的难度。
不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像方便面这样竞争压力加大的业务很可能会出毛病。
娄晓娥回到灿如阁的家里。
看烦了各种报表,她找了本内地翻译的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换换脑子。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的著作《物价与生产》《通往奴役之路》,张伯伦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等等,内地都有相应的翻译本。
作为内部读物,现在都进了娄晓娥的书架。
学是学不到多少,也就是囫囵吞枣的知道有那么回事,遇到一些离谱事情的时候心态能更为平和。
娄晓娥回家的时候,李铭还在城西创新技术研究所。
要在港城的家里处理可能有的电话请示,他也就没有把娄晓娥弄进小世界里。
他们俩又在楼下买了两套房子作为保安公司的据点,常驻有一个安保小组,安全上没有问题。
而且李铭下午要在厂里开会,没空陪娄晓娥。
《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庆祝闽省的愅委会成立了。
剩下的桂藏新,三个省份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各地基本上勉强告别了有事找不到能负责的机关能拍板的人的局面。
一场会议接着一场会议。
时间过得快。
8月25日。
布拉格发生的大事,各国基本都清楚了。
只用几个小时就能占领一个拥有几十万正规部队几千辆坦克的国家。
世界各国的感受怎么样,不是当事人不好评价,但我们自己是大受震撼的!
想开本新书从196162年写起。(估计要换个新号,这个作者名有歧义)
本书原计划写到1971年,因为72年后是磨洋工了,没啥好写的。
有些事显然不好写。
o(╥﹏╥)o
6月底之前本书应该会完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