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搬家上学!
再见时,两人在家都呆不久。
第二天就要上学。
东西都得收拾起来。
可刚一到家,原晓惊喜地都顾不得收拾行李了!
“张爷爷,这些都是你打的吗?”
原晓指着自己卧室里的木桌木椅,还是藤编收纳箱,红木大衣柜,炕上还有袖珍可爱的木质零食柜。
上面还雕了小虎的圆滚滚的图案!
她太喜欢了!
张爷爷骄傲地胡子都要翘起来,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傲娇地给了张奶奶一个眼神。
张奶奶哭笑不得:“晓丫头这么喜欢啊?我还怕你们年轻人不爱这种老旧的东西。”
“喜欢,真的特别喜欢!张爷爷的手艺真的太好了!这些都可以做传家宝了!”
原晓爱不释手地摩挲木桌,没有一丝凹凸不平的桌面,是匠人用手一点点打磨上蜡做出来的。
这在后世,纯手工的老式桌椅,不上万买不到!
张爷爷咳咳两声,大摇大摆地走出门:“丫头,跟爷爷来,看看院子装得怎么样!”
原晓连忙跟上,拉着在门口看她的张承澈,蹦蹦跳跳地跟在张爷爷身后参观。
原家旧址已然换了副模样,两进的农家院,大门已经涂成了气派的黑色,门把手还涂了金色。
乡亲们只负责大框,这些细节装饰,都是张爷爷一点一点自己抠出来的。
农家院里种了些抗涝的果蔬,撑了个棚子养鸡。
是原晓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蛋鸡,只要按照声张规律好好养,这些鸡的下蛋能高达250颗/年!
眼下5只鸡,不光能保证全家人每天都有蛋吃,甚至还能余不少呢!
院子正房是张奶奶和张爷爷的房间,宽敞,通风。
阳光也好。
老人家住着会很舒服。
房间里的家具都是原来半山腰房子里搬过来的。
张奶奶对于这些老物件可不舍得扔。
出来左边厢房是张母的房间,右边做了厨房。
往后走,第二层院子小一些,支了个小亭子,能挡雨遮阳。
里面放了书架和桌椅,权当三个孩子的小书房。
冬暖夏凉,正合适不过。
正房给了原春,左右两间分别是原晓和张承澈的。
这样三个孩子都有了住处。
从原春和张承澈的笑容中,就知道他们也很开心。
张奶奶更是说:“这么气派的房子,在咱们村里可是独一份。”
满是骄傲。
张母也说:“隔壁郑家也是这个布置,燕儿和郑姨都说呢,活这么久,第一次住到这么好的房子。”
“是晓丫头争气。”张爷爷下了定论。
这话全村人都同意。谁能想到,这么个小姑娘能被组织上看中,委托她那么多重要任务呢?
原晓听到这话,只无言,笑得纯良。
正式入住新家这天,全村人都来贺喜。
张奶奶掌勺,张母和原春打下手。
就连郑奶奶都被拉来帮忙。
摆了整整十大桌的流水席。
这一来是搬迁宴,二来是在雨灾前大家伙再好好聚一次!
张爷爷则带着张承澈和原晓在门口迎客。
“来啦?别客气,往里进往里进!”张爷爷熟稔地和大家伙挨个打招呼,招待客人。
张承澈冷着一张小俊脸,跟在爷爷后面,挨个叔叔伯伯婶婶嫂嫂打招呼。
大人们也都有点惧这位小神童,笑容尴尬但不失客套地回了招呼。
和笑意盈盈的原晓形成鲜明对比。
村里人对原晓,现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现在村子里的改变,没一个不和她有关。
村外围那巨大的池塘,已经被大队承包养起鱼苗。
听说是因为原晓有养鱼天赋,组织上特意安排的。
原晓也确实拿着养鱼的书,站在池塘边挨个安排,什么稻渔(虾)藕渔(虾)池塘复合种养等复合渔农业生产,可以增加雨水的蓄积能力。
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在她的主导下,地里已经播种上了耐涝的各种作物。
听说不仅产量大,还不怕大雨。
就连眼下村子里头一号的好房子,都是她出钱建起来的。
本该让人眼红的事,却因为她自费出钱,给全村都重新修了房顶和防水层,甚至还建了好几个防水的蔬菜大棚。
让人说不出一个不好来。
这谁能不喜欢,不记着她的好?
“晓晓啊,上次叔叔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这雨下不下都一样,但你的好意我们都收到了。你放心,蔬菜大棚和池塘我们肯定照顾好!”
“是啊是啊。那些鱼苗一看就是好鱼,更别提你想的藕渔合种的方法,那真是效率又高,产量又高的好办法。没几个月咱们就能吃上鲜藕和大虾了!”
见一切都按她的计划进行,而村人还不相信大雨的事。
原晓只是轻轻笑笑:“这都没什么的,既然是一个大队的,咱们就是一家人。”
之后他们总会信的。
“说得好!一家人!咱们一个大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李队长举杯,哈哈大笑地敬酒。
众人哄地应和,宴会的气氛一下起来了。
原晓静静看着,想着。
如果大家知道这是近期最后一次聚会,会怎么想?
开学日,瓢泼大雨。
打伞根本没用,只能在大风中艰难护住头顶罢了。
村子里各家站在门口,被风雨吹得衣角翻转,不禁开始嘀咕:“不是吧?真下雨啦?”
“这雨这么大,不会真让那丫头说中了吧?”
“天呐,那她说要下两个月,难道也是真的?”
村人立刻变得惊恐。
还好原晓之前就早有准备。
空间的装修耗材批发店里,竟然有专门给装修师傅准备的防水服和防尘护目镜。
因为是要批发给公司的,都没有印logo。
倒方便了原晓。
给张家人和郑家人一人发了一套。
全身不沾水不说,眼睛都能护住。
方便极了。
李队长见了惊叹:“这可真是好东西啊!”
原晓也没藏着,直接将空间里剩下的都给他搬了出来。
“李队长,这些你就给村里人发一发,多的你就自己安排就好。”
“这哪行!这么好的东西,买都不买到。尤其这个时节,雨这么大,要是能有这么一身,多少钱都有人想要的!”李队长不傻,这么好的防雨套装,花钱都买不到。
这个时代,塑胶的生产效率还极为低下。
海南的橡胶树还多依靠人工管理种植,产量忽高忽低。
橡胶这种重要战略物资,国家除了用在国防上,其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便宜。
像是塑料的橡胶鞋,明明烧脚又不吸汗,却卖得比老布鞋贵千倍百倍。
不就是物以稀为贵?
而原晓拿出来的这套防水服,可是整套的橡胶!
得贵成什么样啊!
原晓看他拒绝,直接搬出最大后台:“这都是组织上拨下来的,奖励咱们提前预防涝灾有功。您就收下吧。这雨也不知道要下多久,大家困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能出来干点活也好啊。”
“这……”一提组织,李队长就不可能反对了,“那我就收下,也不一人一套了。这么好的东西,一家一套就行。匀出来多的,给邻里村子都发一发。好让大家都能出门。”
“您安排就好。”
所以,等开学这天,哪怕瓢泼大雨,村里人一家出一人,倾巢出动,都出来给三个孩子送行。
今天原春,原晓和张承澈都要去原县高中上学了。
村人们在大雨中,都在尽力感谢原晓。
“晓丫头,多亏你帮我们修房顶,不然这大雨,家里都不能住人了!”
“是啊是啊,我家房顶那大窟窿,我一直没堵,要是耽误到现在,我家老娘可得哭断了肠喽……”
“我家也是啊,旁边就是水沟,要不是原晓带人填上了,现在家里就淹了!”
“多谢你……”
“多谢……”
边感谢,还边往原晓三人手里塞土特产。
直到三个孩子都抱不住了,还往张家人郑家人手里塞。
这种后怕又感恩的情绪,却不比张家和郑家人对孩子们的不舍。
“高中是住校啊?周几能回家啊?”郑燕舍不得的神情,感染了周围人。
自家村子三个宝贝疙瘩,聪明又能干。
哪里舍得就这么送县里去。
纷纷雨滴砸在头顶防水服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将大家的声音阻挡了些。
原晓不自觉地大声回答:“干妈,我们周六下午就能到家了。周一再上学!”
“就在家歇一天啊?”张母也舍不得了,拉着三人三只小手,就细细嘱咐起来。
“饭别舍不得吃,蒸饭票多换一些,多吃肉,别饿着自己。衣服也勤换勤洗,要是不够穿,就去供销社买。布票都带了吧?”
“带了,妈。”张承澈脸有些红。
被妈妈拉着,在众人面前叮嘱,好像自己还是个小孩子。
原晓却喜欢这样的关心,她另一只手拉住郑燕的。
“妈妈们,别担心啦。我会招呼好姐姐和张承澈的,下周回家的时候,一斤都不会掉的。”
原春红着脸推她:“我那用得着你照顾,你照顾好自己吧。”
“行,我也不罗嗦了。你们赶紧上路,免得迟到。”张母笑了。
“好!张奶奶,张爷爷,干奶奶,郑叔,杨叔,杨阿姨……”
原晓和来送行的人挨个告了别。
甚至还让郑奶奶带话:“王奶奶还在住院吧?您辛苦帮助看护,王大叔寄回来的钱,您也随意调用就好。也跟王奶奶说我就不去告别了。”
“成,你放心上学去吧。这些不用你这个孩子担心。”
郑奶奶说这话的时候,还瞄了眼张奶奶。
自从知道王奶奶其实知道王大叔干的那些龌龊事,她却闭嘴不言,只让张家被折磨了这么些年。
张奶奶就再也没去过医院看过她。
郑奶奶却是知道的,这老姐妹儿就是一刀子嘴豆腐心。
恐怕撑不了多久,就又得去了。
一切交代完,原晓三人就出发了。
坐上沈峰的拖拉机,三人回首看向村子。
越来越远的身影,也代表他们踏上了一条更宽更远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