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荷塘里,荷叶青翠欲滴,荷花苞也初露头角,村里人想到去年徐令收购村中货物带到外面的事情,心里盼着徐令还能再跑一次。
连珍就是最期待的那一个。
她家是吕家庄的,十六岁时嫁到莲花湾子来,和村里很多妇人一样,她也是个手脚麻利的,除了帮着家里干农活,还要洗衣做饭织布做衣做鞋,她生了俩男孩一个女孩,最大的男孩九岁,最小的女孩才三岁。
孩子的爹整日也是劳作不休,可家里就是没攒下什么钱来。
前不久村里传徐令要建私塾,孩子都能去村里读书,连珍就有些心动,夜里跟丈夫闲聊,说想要送孩子去读书。
她向来有想法,可丈夫却不是如此。
他不耐烦地道:“你还想像赵家那样,坑一家子人就供一个读书人出来啊?”
一句话把连珍的话给堵死了。她丈夫家里头有俩兄弟,不过公婆死的早,他们三个早早就分家了,她男人和她累死累活才堪堪养活三个孩子,想送其中一个去读书,好像是有点难。
连珍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又继续搓线,她手指头搓线干活,早已磋磨的不成样子,开裂发黑。
又过一段日子,徐令又请来教孩子读书的夫子,连珍还和赵凌升说过几句话,心里头的艳羡不知有多深,读过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哪里看着都不一样,要是她的孩子能读书,日后会不会不用像她和丈夫那样,整日把头埋在土里了?
不止是她这样想的,连珍的孩子们也都想去私塾读书。
他们告诉连珍,徐令说了,村里孩子读书不要束脩,徐令还说,等他们读出息了,就可以跟着徐令一起出门干活,赚的比种地多得多!
俩儿子一个九岁,一个六岁,哪个都盼着能去私塾,这可愁坏了连珍。
可就算徐令说孩子们读书不要束脩,村里人也不会把家里适龄孩子全都送去读书。
小孩子自生下来,三岁会走会跑之后,就是家里干活的劳动力之一,捉虫挖野菜,洗碗扫地,照顾弟弟妹妹,家家户户基本都是这样安排的。
等孩子再大点,放羊放牛,割牛草羊草;再大点,下地干活,砍柴挑水。
没有哪个孩子是衣食无忧,只会张嘴等人照顾的。
男孩长到十二三岁,家里男丁稀少的,他们就要下地干农活,还没二十岁,有的腰就已经弯了,再娶妻生子,人还不到三十岁,看着就像是四十岁的。
女孩子也是如此,从小洗衣做饭,缝衣补衣,养鸡养鸭,有的也要下地插秧,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等到十三四岁,就不怎么让出门了,养白些好寻人家嫁出去,嫁到婆家,又开始干着她们从小干到大的家务活,年纪轻轻就要生孩子,重复着无数母性长辈的老路。
祖祖辈辈都是如此生活的人们感觉不出来这有什么不对,连珍家里的三个孩子也都是能干活的。
尤其是九岁的大儿子,有时候他爹干累了扛不起来重物,还要他帮着抽一把。
连珍丈夫等着大儿子长大,就带他下地干活。
哪里舍得让他去读书,少一个劳力,多一份负担呢?
二儿子虽然才六岁,可能够一边带小妹妹,一边给连珍帮忙打下手,要是缺了他,连珍也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