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91章 忙年

  按照在京城人的老礼儿,在农历腊月二十三的这一天,就叫做“小年”。

  这一天,夏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跟京城人都差不多,都是叫做“小年”。

  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者序曲!

  在这之前,刘之野他回来的这么多天里,除了无走亲访友,就是按时的到师部去点点卯。

  在警卫二师,他的职责似乎并不繁重。年终之际,他参与了总结大会,参入全师的总结表彰;随后,他又轻车简从地考察了基层部队的训练实况,给予必要的关注与鼓励。

  这一年,警卫二师迎来了它的蜕变之年。改编之初,虽有个别野战精英部队并入,战斗力与军事素养傲视群雄,但原公安支队等成员,其战力与素质尚需锤炼与提升。

  面对此况,刘之野将军量身打造了“刘之野训练法”,此法一出,即被部队视为圭臬,迅速风靡全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

  警卫二师借此东风,锐意进取,后来者居上,于全军比武中屡建奇功,荣誉满载。

  历经近两年的严苛训练,警卫二师已彻底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刘之野遍访各部门后,心中满溢着赞许。尽管他这一年未驻军中,副参谋长徐荣却以他的沉稳勤勉与自知之明,稳住了大局。

  徐荣非惊世之才,却能在遵循刘之野既定策略的同时,将参谋部治理得有条不紊,曹规萧随,秩序井然。

  尤为难得的是,他对年轻许多的刘之野参谋长保持着高度的敬意,频繁汇报工作进展,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团队精神。

  刘之野对徐荣的评价日益高涨,心中已暗自盘算,待时机成熟,他的职位晋升之际,参谋部将力荐其接替要职。

  鉴于徐荣这一年来所展现出的卓越能力与不懈努力,师党委方面,料想也会欣然应允,毕竟徐荣的实绩与潜力,有目共睹,足以服众。

  倘若徐荣顺利接过刘之野参谋长的重任,他留下的副参谋长一职,刘之野的心中已暗自锁定人选,那就是装甲团团长孟鲁豫,拟让其兼任副参谋长一职,此举无疑将极大增强参谋部的指挥效能与战略视野。

  孟鲁豫,是一位拥有海外深造背景的军事精英,其履历中不乏辉煌篇章。

  他曾亲自率领坦克劲旅,与m军的机械化大军正面交锋,而且是硬碰硬还屡占上风,打的m军王牌师屁滚尿流,展现出非凡的装甲作战指挥才能。

  此番他若能加入参谋部,定能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实战经验,为参谋部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是一名非常难得地装甲指挥型人才。

  尤为关键的是,孟鲁豫现已成为刘之野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

  两人渊源深厚,早在抗m援朝的烽火岁月中并肩作战,就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战友情谊,彼此间那份相互欣赏与敬重,历久弥新。

  今后将孟鲁豫调入参谋部,实为刘之野深思熟虑之举,意在进一步巩固对二师的领导与掌控,展现了他深远的战略眼光与周密的布局。

  针对这些忠诚的部属,刘之野自归来后,屡屡召见他们。久别重逢,他旨在稳定军心,同时为这一系的支持者注入强心剂,激励士气。

  尽管刘之野已有一年未在部队中经常现身,但他的威望却与日俱增。

  众人皆非愚钝之辈,显而易见,他们这位首长未来的仕途一片光明。

  一旦参谋长刘之野自军事学院毕业,他至少能晋升为副师长,甚至代理师长的位置也非遥不可及。

  关于警卫二师师长即将兼任京城卫戌区副司令的流言,早已在全师范围内不胫而走。

  对于刘参谋长在未来可能兼任副师长并代理师长的前景,大家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是水到渠成之事。

  所以,也没有人会利令智昏的去另投他人。

  要是有的话,也不会被刘之野倚为心腹,他相信自己个儿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

  作为一个上位者,刘之野的气度也是这些追随者们所钦佩的。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作为一名上位者,需要有宽宏的度量,有一个恭敬敬畏的心态,遇到事情时候有真挚情感,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因此,刘之野这人熟读史书,知成败。

  所以他做人胸襟宽广,对待他人和煦,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深受指战员们的真心尊敬和爱戴。

  刘之野归来后,首要之务便是频繁深入基层,对官兵们嘘寒问暖,细致关怀。他积极与基层战士交流,共商军事训练之策,其心中所系,正是那矢志不渝的强军梦想与建设蓝图。

  …………

  完成这些任务后,刘之野便无需在军营中只值守,毕竟,他正处于学习阶段,轮岗的身份让他得以享受这份相对的自由。

  所以,小年这天他又闲了下来,难得没有去军营。因为早上不小心地招惹了“邓太后”,他这会儿正低眉顺眼的搁家里,被指使来指使去的正在打扫家里的卫生呢!

  你说他堂堂管理一两万人的正师级大参谋长,被弄的灰头土脸的这也没谁了。

  “我说,你年纪轻轻的手脚能不能麻利点儿?”老娘邓茹气性还挺大,到现在气儿还没消呢!

  她见刘之野干一会儿,便偷偷地在偷懒,忍不住便呵斥了起来。

  甘凝与小妹刘之若见状,嘴角轻扬,掩嘴偷笑,却无人敢轻易招惹邓茹,对刘之野则视而不见,各自埋头于手中的活计。

  今日,他们这一家人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偌大的院落需彻底清扫,绝非易事。

  “唉!早知道就不整这么大的院子住了,这收拾起卫生来,也太麻烦了吧……”刘之野站在梯子上,去清扫屋顶上的蜘蛛网,郁闷的想道。

  今天是小年,刘家人有两个任务,一是“大扫除”,另一个就是“祭灶”。

  京城地区的“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的晚上进行。

  也叫“送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去跟玉皇大帝他老人家汇报这一年的工作。

  京城人的“祭灶”颇有讲究,“祭灶”时要在神龛前摆上供品,有一碟关东糖,一碟糖瓜儿,一碟南糖,一碟硬面饽饽,一碟马草马料,一碗凉水。

  到晚上祭灶时,点上“小双包”(一种小型的成对包装的)蜡烛。

  祭拜时点上三柱香,插入香炉。老京城的规矩多,供品不能用肉类干鲜果品之类。

  给“灶王爷”的供品中,不须用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更不须用牛羊三牲,只须一些“糖瓜”就可以了。

  稍考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

  “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另外,还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规矩。

  因此,“祭灶”时女人们不论老幼都得躲起来;由一家之长的男人领头,其他人按辈分依次磕头祭拜。

  祭拜后,要把关东糖在火炉上烤化,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嘴上,意思是用糖糊住嘴,见到“玉皇大帝”时嘴要甜,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祭拜之后,将供品撤下,从墙上揭下“灶王像”和神龛在院中焚化,将“灶王爷”送走。

  祭灶活动结束以后,只等大年三十晚上进行的“接灶”,即摆放新请回的“灶王爷”。

  “灶王爷”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神。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京城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这是夏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另外从这天起要准备做过年的吃食了。

  小年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什么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寓意美好的事物。

  还有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备“花灯”,明清两代时京城里的“花灯”制作已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刘之野不管是前世今生,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小年到过年的这几天了。

  因为小孩子们是最喜欢祭灶的,祭完灶,剩下的关东糖麻糖爆米花糖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食品。

  而且不仅因为有糖吃,还因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小孩子们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例如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

  普通的杂拌儿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小孩子们就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刘之野小时候也不例外,当时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另外,“忙年”的这几天还可以吃到各种各样平时舍不得吃的传统美食。

  腊八过后,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所谓“年货”,就是过年期间的吃穿用。

  描写老京城风俗的《春明采风志》一书记载:“凡年终应用之物,入腊,渐次街市设摊结棚……门神挂钱字画对联佛花鞭炮蜜供元宵鱼虾……风筝纸牌走马灯.童玩之物,买办一切,谓之忙年。”老京城人把年前这一系列采购操劳的繁忙现象叫做“忙年”。

  一进腊月,不少农闲的近郊农民和专卖节令商品的小贩,便云集到刘家庄沿街叫卖,或摆摊支大棚卖年货。

  年货摊上的年货也是五花八门,吃喝穿戴用及过年用的用品饰物摆设,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过年放放假期间,是从年三十下午到正月初五,一切买卖都要停业,大小商店都不营业。

  因此,过年吃和用的东西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吃喝食品是年货中的主要品种,肚子空了一年了,油水全盼着过年补充呐;除了鸡鸭鱼肉,水果也要买点,山里红冻海棠冻柿子苹果心里美萝卜金糕条桃脯杏脯瓜条等果脯,加上花生粘糖豆水果糖等等,五颜六色乱七八糟丰富多彩。

  当然这年月物资匮乏,几乎任何商品都是凭本凭票按人头供应。

  虽然很多副食店还组织“年货车”走街串巷,但还是免不了排队,这家家户户排队买肉就成了“全家总动员”的大活动。

  先让小孩去占地儿,家长估摸着快轮到自家时,赶紧亲自上阵,就为了跟卖肉的师傅多说两句好话,多要点肥肉回家,好炼油炒菜。

  除此之外,有些人家还会买些鸡肉水产,这些食物也是定量供应,得早早排队,去晚了就买不着了。

  一些条件不好的人家,能凭本购买上三毛八一斤的冻带鱼就表示“年年有余”了。

  在除夕夜里,全家人坐在一起,各自挑选自己喜欢吃的吃食,是一年里最幸福的时刻。

  忙年忙年,虽然一家老小都在忙,其实最忙的就是各家各户的女主人们。

  年货买回家,女人的事还刚刚开始。不但要为孩子大人赶制新衣服,还要整理加工过年吃的吃食,蒸煮煎炸,虽然劳累,心里确是乐滋滋的。

  过年前,京城人都要蒸上几大锅平时舍不得吃地雪白的大馒头花卷儿。

  馒头还要点上个红点,粘上个红枣做点缀,好看好吃,像是件艺术品;炸豆腐丸子排叉豆儿酱做豆腐等……香味弥漫了整个四合院。

  小时候的刘之野,就喜欢围在忙碌的大人门旁边。趁着大人们不注意时,他就偷一块糖,摸几个泡好的大红枣……

  另外,他最喜欢吃“豆儿酱”,又叫“接年豆”,是用肉皮加黄豆,豆腐干儿丁,胡萝卜丁,腌水疙瘩丁放到一起煮。

  做好的豆酱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压好盖子将其置于寒冷处,凉了就都凝在一起,吃时切成小块。

  表示“一年接着一年,丰富多彩”,这是节日期间的一道京味凉菜。

  还有,刘之野就是最喜欢吃自己家做的豆腐了。

  京城人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这个“二十五,磨豆腐”,实际上是老京城人在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豆腐洁白简单干净,能与任何食物搭配,民间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豆腐既能做“家常菜”,也能入“满汉全席”。

  他们京城人爱吃豆腐,从最简单的“小葱拌豆腐”,到最家常的“麻婆豆腐”,再到做法复杂的“八宝豆腐”……一块看似普通的豆腐,却能演化成千万道菜肴。

  老京城有些饭庄的豆腐也很有名,“同和居”的大豆腐,“砂锅居”的砂锅豆腐,西单胡同里的“富庆楼”的鱼头豆腐……都是让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上品。

  至今,还有首儿歌是这样唱的:“要想胖,去开豆腐房,一天到晚,热豆腐脑儿填肚肠。”

  “磆碌碌磆碌碌,半夜三更磨豆腐,磨成豆浆下锅煮,加上石膏或盐卤,一压再压成豆腐。”

  为了过春节,人们早早就做准备,一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忙到除夕。

  人们要为过年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

  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大概一周的时间,都是为春节所做准备。

  到了腊月二十七,刘家庄都会有年前最后一个大集,周边的老百姓们都会去集上采购年货,除了吃的喝的,还要买一些喜气的摆件,像年画啊,春联香烛鞭炮等。

  这些东西买来以后,再配合着家里为新年准备的吃食,这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